學生們排練皮影戲《弟子規》
17日,金陵寺社區皮影傳習中心演藝館傳來陣陣童聲,來自市實驗小學的5名學生正在排練皮影戲《弟子規》中的《黃香溫席》。
2014年以來,市實驗小學老師王靜每年都會帶領10多名學生到這里進行皮影戲學習。
“文化遺產需要有人去繼承,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更多的人知道皮影、學習皮影。皮影戲進校園,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芽。”金陵寺社區皮影傳習中心演藝館副館長劉守欽守護皮影60年,他希望江漢平原皮影戲由這些祖國的“花朵”傳承下去!
非遺走進校園走進學生,是我市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一個縮影。
潛江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這里物產豐富,人文薈萃。聰慧的潛江人民不僅勤勞善良,而且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間文化,非遺資源豐富。楚風戲韻熏陶下的潛江人民喜愛唱歌,喜愛花鼓戲……
據悉,我市成功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項:江漢平原皮影戲、荊州花鼓戲、潛江民歌、潛江草把龍,其中江漢平原皮影戲被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3項:潛江木雕、潛江鼓歌、潛江高臺舞獅、潛江嗩吶、潛江傳統竹器制作技藝、鑼鼓藝術、潛江花燈、園林青釀酒技藝、傳統醬品制作技藝、面塑、魚門拳、焌米茶制作技藝、海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92項。
每一項“非遺”的背后,都積淀著久遠的歲月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