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把潛江人民創造并遺留、流傳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化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1月22日上午,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習館舉行掛牌、揭牌儀式。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熙垚,副市長王玉梅出席活動。
在參觀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展示后,吳熙垚指出,潛江是一座歷史文化之城,是楚文化的發源地,濃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杰出的戲劇大師曹禺等眾多英才,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專設非遺保護機構和開放傳承傳習館,目的是為了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保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加強文化保護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論述。繼承、保護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對增強民族團結,凝聚人民力量,培育鞏固發展文化自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鑄就中華新輝煌具有重大意義。
吳熙垚強調,要著力于“塑魂”“聚力”,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緊緊圍繞“城鄉一體,走在前列”戰略目標,克難奮進,開拓進取,經濟發展打開新局面,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事業取得新成效,文化建設呈現新氣象,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
據了解,我市啟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和保護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先后有潛江皮影戲、潛江花鼓戲、潛江民歌、潛江草把龍4項列為國家級非遺項目,潛江竹編、潛江花燈、潛江高臺舞獅、潛江海馬、潛江鑼鼓等13項為省級非遺項目,潛江四胡、潛江剪紙、潛江麥貼畫等92項入選市級非遺項目。今后,潛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習館將對公眾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