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水鄉(xiāng)園林的薄霧中都會出現(xiàn)一個奔跑的身影,她是林群,從2008年開始跑北京馬拉松,十余年間,她跑過高山、跑過草原、跑過香港澳門,為了心中的那片風景,不停地奔跑著。
“跑馬拉松以后,我覺得我整個人的狀態(tài)跟以前不一樣了,身體更加健康,心態(tài)越來越陽光,跑步的時候一直是一邊微笑地跑著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我覺得人生也像一場馬拉松,是一場持久的奔跑。”林群說。
林群出生在江漢油田,父親是油田職工。她20歲進入江漢油田從事文字工作,23歲,與青梅竹馬的戀人組織了家庭,25歲做了媽媽,生活一直簡單卻美滿,然而這一切在林群30歲之后,開始發(fā)生變化。
“孩子出生的時候難產(chǎn),之后我的身體一直不太好,精神萎靡不振,家庭也發(fā)生了一些變故。與此同時我的弟弟遭遇交通事故,過世了。這雙重打擊,讓我覺得人生很迷茫,情緒非常消極,就把自己封閉起來,漸而覺得這個世界好像都拋棄了我。”林群告訴記者。
為了擺脫絕望的情緒,林群開始參加各種志愿活動,希望以此轉(zhuǎn)移自己的注意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給了林群一次機會。
當時,電視里有關(guān)北京奧運會的新聞滿天飛,一個大膽的念頭突然在林群的腦子里冒了出來,她指了指電視對兒子說:“寶寶,媽媽去當火炬手,好不好?”
兒子:“好,那我是不是也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媽媽?”
林群:“能。當然能。”
兒子歡呼雀躍:“媽媽好捧,我要看媽媽當火炬手。”
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想法,讓林群的人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當上火炬手?林群在網(wǎng)上一遍遍的搜索,一則消息閃現(xiàn)在她眼前:報名參加北京一百公里徒步大賽,將有機會獲得“火矩手”的名額。她按照網(wǎng)上的提示報了名。
報名之后,林群開始每天堅持在體育場晨跑半個小時,再跑回家,此間,很多跑友問林群:“為什么要跑步?”她笑著回答:“為了追尋那升起的第一縷陽光,讓陽光照進自己的心房。”
眨眼間,比賽的日子臨近了,她卻因為舍不得離開兒子,沒有去北京參加徒步大賽,最終沒能成為奧運火炬手,然而奔跑,卻從此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林群說:“備戰(zhàn)了這么久,沒去北京比賽,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心。我在網(wǎng)上漫不經(jīng)心逛著。看到有個運動會,在唐山舉行,我就報名了。”
在唐山賽場上,林群認識了一個叫楊源的男孩,給初次參加大型跑步活動的她很大的幫助,還讓她第一次知道了馬拉松,并邀請她參加2008年的北京馬拉松。
2008年,林群受到奧運的影響和感召,受到跑友的呼喚,踏上去北京的征程,這一年,在北京,她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個全程馬拉松。
“運動改變了我,我也在通過運動改變著身邊的人,因為跑步,很多熱愛跑步的人認識了我。這是我堅持最為長久的愛好。跑步讓我的人生軌跡就此發(fā)生了改變,北馬之后,遇到的人和事都是以前從來沒有想過和做過的。”
從第一個全程馬拉松算起,林群已經(jīng)跑過八個年頭,一共跑了近60場馬拉松賽事,每一次的馬拉松比賽,她都帶著急救員證和無償獻血志愿者證。她說:“我去參加比賽,不單純?yōu)榱颂魬?zhàn)自己,鍛煉身體,我還以志愿者的身份,希望能在賽道上幫助到他人。”除此之外,林群還做過馬拉松醫(yī)師跑者,當過北馬官方配速員。每一次的馬拉松都讓林群有所收獲。八年的堅持,她經(jīng)歷過磨難,但更讓她收獲了友情。
當林群知道今年4月21日馬拉松將在潛江鳴槍開跑,她立馬給自己報了42.195Km的全程馬拉松,同時向全國各地的跑友發(fā)出了邀請,她說:“以前參加馬拉松,外地的跑友們都是熱情的接待我,我也每天都盼著在家門口能舉辦馬拉松。這次我作為東道主,已經(jīng)做好了賽事的前期準備,給來潛江參賽的跑友們做了攻略,讓他們有準備的參賽,盡情地享受潛江的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