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CCTV-2財經頻道黃金時間播出的一則新聞《小龍蝦大市場湖北潛江:小龍蝦批發火爆量價齊升》,讓潛江龍蝦在全國觀眾面前又火了一把。
常言道:物以稀為貴。但潛江龍蝦卻成了特例:去年我市蝦稻種養面積增長到65萬畝,但價格卻不跌反漲,一些高等級的甚至漲幅達到60%,同等規模的龍蝦也要比其他地方貴1-2元。
為什么潛江龍蝦會成為“量價齊升”的農產品奇跡?究其原因,高質決定高價,是因為潛江龍蝦用生態、科技、行業標準保證了小龍蝦健康養殖全過程,保證了產品的高品質、高價值。
生態綠色,保持潛江龍蝦“本色”
“清水養好蝦”,小龍蝦的生長和發育過程與良好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高品質的小龍蝦離不開高質量的生長環境。
“你看這蝦鰓多白,多干凈,這就是好品質。”熊口鎮趙腦村村民馬于林拿著自家剛打撈的龍蝦說,以前的水臭氣熏天,現在治理好了,引田關河水養小龍蝦,蝦的品質得到了保證。龍蝦一上市就成為市場的“寵兒”,開捕當天還達到60元一斤。
“為保障蝦源新鮮、干凈,每年3月份就開始全面調水,將漢江優質水源通過水利工程送到田間地頭。”市水務局負責人說,堅持每年冬春水利基本建設,對市鎮村主要河渠進行疏浚,改善通水條件。
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全域水體連通工程,升級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細渠,蝦-稻種養基地全部實現“清水”灌田。深入開展全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畜禽養殖、黑臭水體、沿河垃圾等專項治理行動,運用微生物技術治理水體環境,全市水環境質量總體良好,為養好龍蝦提供了基礎保證。
科學養殖,促進潛江龍蝦“出色”
“5月是小龍蝦發病的高峰期,今年我掌握了技術,不怕了。”潛江經濟開發區·竹根灘鎮黑流渡村村民賀彰美說,前年,在村里租了20多畝地養蝦,因為缺乏技術,龍蝦得病全死了,一年下來虧了十幾萬。第二年,她積極學習養蝦知識,現在年純收入在30萬元左右。
除技術手段,高科技也頻頻運用到養殖過程中。“使用頻振式殺蟲燈,減少農藥用量,運用的是實時監測系統,哪里有什么問題就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龍灣鎮萬畝小龍蝦繁養基地負責人說,通過大數據分析,能更精準掌握養殖情況,避免養殖風險。
目前,全市現已建設完成11個產品質量可追溯基地和一個中心監控平臺,初步建成集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漁業環境監管、水質在線監控和水生動物病害遠程診療“四位一體”的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制定行標,永葆潛江龍蝦“特色”
潛江龍蝦多以玉米拌大麥等做配飼料,但市場上某些“專用飼料”,商家稱能讓小龍蝦生長周期縮短15天左右。“問題飼料,絕不能用!”積玉口鎮百花村蝦農涂明星說,現在,大家都自覺維護小龍蝦品質。
我市率先執定行業標準,每年開展“蝦-稻”生產經營市場專項整治,確保“蝦-稻”投入品的安全可靠。同時,我市聯合銀行、保險等機構,創新設立了蝦苗保險、龍蝦養殖保險等金融保險產品,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為養殖戶系上了“安全帶”,讓農民安心、放心種養,保證潛江龍蝦品質。
運用多種手段,助推蝦-稻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市為全國小龍蝦健康養殖貢獻了“潛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