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市政府辦印發《潛江市城市建設綠色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行動目標明確:通過三年努力,城市復雜水環境得到有效治理,大氣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各類廢棄物得到收集和處置,海綿城市理念和綜合管廊建設在新區建設和老城改造中得到廣泛應用,城市人均綠地面積全部達標……
三年行動是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是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一批貼近人民群眾需求的大事、實事被納入行動計劃,一批城市建設綠色發展的“短板”將被補上,一批城市建設綠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將被解決,一幅美麗宜居的水鄉園林城市畫卷正徐徐展開。
打通城市發展“任督二脈”
近日,記者來到興盛路西延工程施工現場,只見挖掘機、打樁機、運輸車輛忙個不停,200余名工作人員正辛勤奮戰在施工一線。
“興盛路西延工程是連接老城區與東荊新區的重要道路工程,2018年5月正式開工,預計2020年5月完工,目前,我們共有3個分項同步施工,已完成施工圍檔、施工便道以及紫月湖橋和百里長渠橋的樁基礎建設等。”興盛路西延工程建設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從規劃設計圖上可以看到,完工后的興盛路將如一條長虹跨過紫月湖,成為我市的重要交通要道。
與此同時,由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采取PPP模式新建的東荊新區路網工程也即將動工。該路網工程9條道路已完成前期所有行政審批,預計年底施工隊伍進場,其中奧體路西延、秋月路西延征地賠償工作已完成,啟動了項目監理政府采購招標工作。
完善老城區路網猶如打通城市發展“任督二脈”,而新區路網大刀闊斧邁進讓城市建設猶如駛上了“快車道”。雙重發力之下,城市發展骨架已經拉開,未來的美好模樣更加清晰。
讓城市不再“逢雨看海”
“紫月湖排水改造項目占地804畝,水域面積222畝,2017年12月16日奠基開工,目前已完成湖體開挖、道路貫通、13座橋梁的樁基礎、4座公廁的土建等,預計2019年8月31日完工。”在市住建委城建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何軍的帶領下,記者在紫月湖排水改造項目現場看到,整個紫月湖湖體雛形初顯,挖出來的土在園內重新堆坡造型,成為新的景觀。
紫月湖排水改造項目沿百里長渠而建,有著改善生態環境、雨澇調蓄、增加綠空間等功能。何軍介紹說:“湖體可以解決城市部分內澇問題,建成后將成為我市海綿城市及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上鋪“海綿”,地下建“管廊”,地上城市風光美不勝收,地下綜合管廊星羅棋布,如今城市建設不光“面子”好看,“里子”更加實用。
沿高鐵高速10平方公里生態長廊已完成規劃設計招標,興盛路東延地下綜合管廊工程正有序推進,東荊大道南延地下綜合管廊工程已完成施工圖設計及預算編制工作……一批批海綿城市及地下綜合管廊工程的建設實施,將成為城市“皮膚”下必不可少的“毛細血管”。
“美顏術”煥發城市新光彩
“前幾年聽說市里實施水系連通工程,這南門河的水變清了許多,但湖底的陳年淤泥好多年沒有清理,夏天也會有臭味呀。”臨水而居每天應該是推窗見景愜意生活,而門前的南門河卻讓市民郭女士苦不堪言。
今年,我市城市建設綠色發展項目其中重要一環就是城市黑臭水體整治,下決心解決市民最關心、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其中重點對城南河、南門河、一支渠、馬昌湖、三支渠、四支渠等進行整治,“美顏術”將會讓城市煥發出新的光彩。
“南門河1、2、3號湖及城區部分箱涵清淤工程于今年4月10日開工,8月24日竣工,對淤泥進行了脫水固結減量化處理,并將干淤泥外運。”市住建委城市建設科科長王魁星介紹說。
“如今水也活了,泥也清了,這環境是越來越好啦,我們也過得越來越舒心啦。”郭女士告訴記者說。
今年是城市建設綠色發展三年行動的開局之年、起步之年,也是關鍵之年。
開局即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今年,我市啟動了城市水環境治理項目、廢棄物處置建設項目、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項目、綠色交通體系項目、園林綠地項目、公共廁所建設項目等10大類工程項目建設,部分項目建設已經完成。
“城市建設綠色發展任重而道遠,我們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強化履職盡責,奮力克難攻堅,譜寫城市建設綠色發展新篇章,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市住建委主任劉愛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