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記者從省文化廳公示的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上獲悉,我市“潛江民歌”傳承人李萬英、“江漢平原皮影戲”傳承人劉守欽、“魚門拳”傳承人皮傳喜、“潛江面塑”傳承人潘鳳娥、“潛江竹編”傳承人陳正和榜上有名。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8名非遺傳承人被認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李萬英6歲喜愛上潛江傳統民歌,17歲正式拜師孫云寶學唱潛江民歌,一直演唱、授徒至今,被譽為“民歌簍子”。
劉守欽自小酷愛皮影表演藝術,從藝幾十年,他把自己的兒子、女兒、媳婦都帶動了,并成立我市第一家家庭式皮影演繹館。
皮傳喜是魚門拳完整體系的繼承者,傳承了整套拳法,手法和動作標準,并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發展魚門拳。其演繹的魚門拳時慢時快、時張時馳,轉躍如“魚”,靈活多變。
潘鳳娥是潛江面塑技藝傳承的杰出代表,多次參加國內外各類非遺及工藝展示展演和公益活動。2010年、2014年被評選為湖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家、技能傳承人,并創辦工作室,集制作、展示、教學于一體。
陳正和1965年進入老新竹器廠工作,拜師陳興發學習“潛江竹編”生產工藝,3年便可獨立編制各種產品。恢復了祖輩創立的“陳氏宏發竹器”作坊名號,并將編制方法和技藝傳授給各位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