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晚,馬昌湖畔,梅樹扶疏,曹禺大劇院外華燈璀璨,劇院內燈火通明,在第四屆全國劇本創作交易會召開之際,大型現實題材荊州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在這里濃情上演,為前來參加全國劇本創作交易會的嘉賓獻上了賞心悅目的戲劇大餐。
舞臺上,隨著“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的主題音樂響起,一幅江漢水鄉美輪美奐的畫卷展現在觀眾面前。《河西村的故事》是第三屆全國劇本創作交易會脫穎而出的優秀劇作,該劇在劇本創作上融入了潛江蝦-稻產業元素,以河西村通過開發萬畝蝦稻共作基地脫貧致富為背景,展現了兩個家庭、兩代人之間長達數十年的情感糾葛和人生故事。
劇中由于王老五與荷花嬸前后30年的愛恨情緣,從而引發了他倆對各自兒、女王大順與趙小荷的愛情加以阻止干涉。與王大順青梅竹馬的趙小荷不顧母親的反對,博士畢業以后毅然回到潛江,進入院士專家工作站培育龍蝦種苗。在兩個年輕人彼此坦露了深藏的愛意后,擋在他們之間的阻礙是兩家父母說不清道不明的積怨。但王大順、趙小荷沒有讓上一輩的愛情悲劇在自己身上重演,并且通過年青一代人的愛情方式和觀念,無形的化解了王老五與荷花嬸心中多年來的積怨,讓這對30年的“冤家”對未來生活充滿了憧憬和期待……
展演讓很多關注、參與劇本創作交易會的編劇、作者感到欣喜。來自北京的編劇李少輝認為,故事切入點新穎獨到,有別于當下泛濫的農村致富題材劇目;唱詞優美、情感真實,極好的演繹了地方特色。
來自寧波的作家李道豎起大拇指為該劇點贊:“沒有過度解釋名詞和宣傳概念,整部戲入心、入腦、接地氣,是十分難得的新農村現實題材的戲劇,讓我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緊湊的劇情,深情的表演,醉人的唱腔,極具時代感的道白,地方特色十足的音樂,為觀眾演繹了一段百味雜陳的人生故事,將夢里水鄉的美麗畫卷呈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如癡如醉,演出全程掌聲不斷,謝幕時全場觀眾起立歡呼,久久不愿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