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高質量的發展,迫切需要高質量的人才。招才引智是市委八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19年七個方面重點工作之一,市委書記吳祖云也要求全市上下始終把招才引智作為“一號工程”,全域、全線、全員抓招才引智。
近年來,我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人才作為強市之基、轉型之要、活力之源,強力推進招才引智各項工作,一大批優秀人才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才保障。
破除瓶頸 理順機制引人才
潛江求才若渴,潛江唯才是舉!
潛江對于人才的渴求,并非停留在口頭上,而是化為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項具體政策,化為各地各部門的一次次實際行動。
面對人才緊缺的現實“短板”,我市加快推進“人才強市”戰略實施,破除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政策瓶頸制約,先后研究出臺了《中共潛江市委、潛江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潛發〔2017〕19號)、《關于實施“我選湖北·共創魅力潛江”計劃促進大學生在潛江就業創業的意見》(潛辦發〔2017〕19號)和《關于重點人才隊伍建設實施意見》(潛組文〔2018〕33號)等文件,進一步理順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創新支持人才政策舉措,不斷優化人才運行機制。
同時,不斷加大對緊缺型專業人才招引力度,對工程類、農業水產類、文化創意類、投融資類、國企經營管理類等緊缺型專業人才,研究制定特殊引才政策,適當放寬人才引進的學歷和年齡要求,降低人才引進門檻。
一系列政策行動的落實,為我市人才引進工作鋪就了一條康莊大道。
優化環境 提升服務留人才
引來了“千里馬”,如何留得住?這考驗著“伯樂”的智慧,更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的毅力和勇氣。
高道林是天津科技大學的化工專業博士,2015年,他通過多方考察,比較各地的人才政策、企業潛力和項目專業,最終選擇留在我市,進入湖北硒諾唯新功能化硅膠材料有限公司開展科研工作。
如今擔任公司技術經理的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依然記憶猶新。高道林告訴記者,潛江各級領導對人才非常重視,從科研經費資助、創業引導資金支持到生活條件保障等方面都有具體詳細的扶持措施。
高道林的加入,讓該公司的核心團隊進一步壯大,公司產品的科技含量大大提升,所生產的“功能化硅膠產品”,打破了外國企業長期以來的技術壟斷,突破了傳統吸附劑對低濃度金屬去除與回收技術的瓶頸,填補了國內痕量分離產業市場空白。
為了留住一個個“高道林”,我市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探索園區企業人才公寓統籌建設和高層次人才住房租賃補貼辦法,下發優秀人才服務卡,人才憑卡可直接到綜合服務平臺或相關部門辦理本人及家屬落戶、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社保、人才安居等服務,整合資源建成市人才之家,按照“一月一活動”要求,組織青年人才娛樂聯誼活動,豐富青年人才業余文化生活,積極引導用人單位改善年輕干部工作和生活條件,徹底解決了人才的后顧之憂。
產業+人才 打造用才“大舞臺”
“你有多大能力,我就給你多大舞臺”。近年來,我市按照“要素集聚、創新集成、人才集群”的思路,積極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推動人才發展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小龍蝦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市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和特色產業。小龍蝦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
潛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旗下中國蝦谷360平臺線上交易量占我市小龍蝦國內總銷量的三分之一。記者見到公司總裁田忠玲時,她正忙著規劃敲定今年的運營方案。
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的田忠玲,早在3年前就看中了小龍蝦線上銷售這塊“大蛋糕”。
田忠玲告訴記者,潛江是中國最大的小龍蝦交易中心,我們嘗試用一線城市的思維結合基層縣市的產業,將基層縣市的一些農產品做大做強。
“政府相關部門聽說此事后,多次通過電話了解我們的實際情況,給我們提供平臺,給予扶持政策,還幫我們辦理戶口,解決孩子上學的問題。” 田忠玲說。
沒了后顧之憂的田忠玲,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公司的運營管理上,夢想開出了花、結成了果。短短幾年間,潛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得到了長足發展。
突出人才在產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進一步夯實了創業創新基礎,全市經濟發展穩中向好,鄉村振興穩步推進,改革創新不斷深化,生態治理成效明顯。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今后的招才引智工作中,我市將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更加務實的作風,以促進人才資源優勢轉化為主線,以培養集聚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產業人才為重點,以創新人才政策為核心,不斷完善人才激勵保障制度,優化引才留才政策環境,為我市奮力打造江漢平原振興發展高質量示范區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