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省委省政府明確潛江建設江漢平原振興發展示范區,我市提出加快形成“東進南擴、產城融合,四區聯動、全域振興”的發展戰略布局。
“四區聯動”中“西片特色產業聚集區”是以張金、后湖、龍灣、浩口、高石碑等區鎮為重點,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宜旅則旅”的原則和“飛地經濟”模式,發展服裝產業、“雙萬”工程、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加快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步伐,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3月11日,記者走進張金鎮服裝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如火如荼,北邊的諾琦服飾一期已建成投產,現有生產線18條;南邊的湖北卓昕服飾也在熱火朝天地施工中,預計二季度部分可投入使用;金漫盈服裝年產300萬件服裝生產線項目等預計在三季度可投入使用。
“小作坊的研發和服務比較滯后,訂單不穩定、工資沒保障、安全有盲區,難以留住人。”張金裁縫李英認為,大型服裝企業的聚集,可以吸引能人返鄉,在家門口就業,同時也有益于企業自身發展。
當前,張金鎮正積極謀劃服裝產業園在現有500畝基礎上東擴1000畝,進行全產業鏈布局。作為中國十大勞務品牌“潛江裁縫”的發源地,該鎮將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建立健全服裝產業勞動保障和服務體系,培植5-10個千人工廠、建設萬人服裝產業基地,推動工業經濟再次進入發展快車道。
3月的龍灣,綠園田疇間散發出勃勃生機,抽出綠枝的葡萄園在鄉道延綿,滿載小龍蝦的外省車輛馳向四方,一個個現代化蔬菜大棚錯落有致。
2018年,該鎮葡萄種植面積達15292畝,占全市的75.74%,成片的葡萄園形成了一條集觀光、采摘為一體的“紫色經濟”帶;
位于雙豐村的農騰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大力推廣“稻菜”種植模式,發展訂單農業,帶動全鎮發展蔬菜種植3000余畝;
位于瞄新村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基地是全市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五大基地”之一,也是我市最大的連片基地之一,可年繁育小龍蝦1200余噸。2018年底,該鎮蝦稻共作面積發展至5萬畝,計劃今年能夠達到5.75萬畝。
當前,該鎮正全力服務市委、市政府謀劃的21萬畝蝦稻田園綜合體建設,落實沿線蝦稻田標準化改造升級、土地流轉、拆遷等相關協調、民調工作,加快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區。同時,將現代農業產業園與章華臺景區建設相結合,形成登臺、采摘、釣蝦、游覽的農旅融合,在吃、住、行、游、娛、購等方面做實做深產業發展,全力推進全域旅游。
今年2月,被稱作“候鳥天堂”的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經生態修復后,首次發現大規模國家二級動物種群--白琵鷺。在元月份全省越冬候鳥同步調查中,該濕地發現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青頭潛鴨、烏雕、鴛鴦及國家三有動物白秋沙鴨、蟻?、草鷺、野生鸕鶿等,鳥類種類增至125種。
作為“西片特色產業聚集區”之一,后湖管理區擁有江漢平原保持最完好的2.3萬畝國家濕地公園、中國最大小龍蝦交易中心、萬畝桃園等,高速、鐵路、國道縱橫交錯,為旅游招商奠定了良好基礎。
目前,中央支持的資源枯竭型城市潛江后湖生態小龍蝦特色產業園基礎設施及配套項目,及納入熊口、龍灣等五地的21萬畝蝦稻田園綜合體項目(包含聯通一磚、張正路及襄岳路后湖段景觀改造升級)正在進行初步設計,3月底將完成申報,審批后方可動工建設。站在新起點上,該鎮將充分利用好諸多優勢,在“特”字上做文章,推進全域特色生態旅游、農業產業、服務業等新興產業發展,打造特色產業聚集區新亮點。
一批好項目就是一個經濟增長極,新口號提出以來,西片各區鎮正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倒逼招商引資成果落地,匯聚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有此作為支撐,我市打造江漢平原振興發展高質量示范區的步履將愈發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