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22日,潛江原創大型現實題材荊州花鼓戲《河西村的故事》從全省100多家專業院團、68部優秀舞臺藝術作品中脫穎而出,作為唯一舞臺藝術作品,代表湖北省參加第12屆中國藝術節,并角逐第16屆文華大獎。
該劇目是第三屆全國劇本創作交易會的重要交易成果,也是潛江市重點扶持的精品劇目。
“潛江堅持以改革來推動組織能力建設、品牌建設、隊伍建設和精品創作,走出了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基層文聯創新發展之路,是基層文聯建設的典范!”今年4月,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建文來潛調研時,對潛江市文聯的隊伍建設和精品創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要堅持守正創新,加快發展步伐,全力推動潛江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潛江市委書記吳祖云說。
近年來,潛江切實強化文藝創作團隊目標管理,建立“以獎代補”激勵工作機制,實行指標任務與項目獎勵掛鉤,有效激發文藝群體創作熱情。
潛江設立650萬元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其中200萬元用于支持文藝精品創作。近年來,潛江扶持出版《墨綠色的地平線》《秦爽業版畫選》等作品集20余部,為新文藝組織望京文化爭取20萬元資金拍攝網劇《愿有歲月可回頭》,對編導《龍蝦情韻》并摘得全省首屆群眾廣場舞展演社區組一等獎桂冠的市舞蹈家協會給予20萬元扶持獎勵,扶持“唱響潛江”冠軍付潔出版個人專輯,邀請于文華、烏蘭圖雅、霍勇等拍攝《中國有個小地方》《東荊河》《不老的思念》等原創歌曲MV,并出版《潛江市原創歌曲專輯》,讓小城唱出大名氣。
就在本月初,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潛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青年詩人彭家洪的第四本詩集《因為愛》由成都時代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
越來越多的文藝精品在潛江這片文藝沃土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綻放出生命的芳華。
“在打造精品、多出作品的同時,要更加注重聯絡、服務、培養、培訓文藝工作者和文藝愛好者。”2018年3月,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李屹來潛調研時指出:既要出作品,也要出人才。
優秀的文藝作品,離不開文藝人才的潛心創作和匠心打磨。之所以能形成文藝精品大繁榮的“潛江現象”,正是因為潛江市委、市政府,還有潛江市文聯潛心挖掘文藝特色資源,做足文藝品牌文章,激發了文藝工作者的無限創造活力。
人才是熔鑄文藝品牌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潛江市堅持“送”“請”“走”相結合,圍繞既重精英、又重草根,既重精品、又重育人,既重專業性、又重大眾性廣泛性的思路,舉全力多層次全方位推進人才隊伍培養。
“送”--把人才送進高校,與華中師范大學、湖北藝術職業學院等聯合培養人才。
“請”--邀請文藝名家來潛舉辦“文藝名家系列講座”,每年4期,先后邀請濮存昕、裴艷玲、沈虹光等文藝名家來潛進行專題輔導。
“走”--推動文藝人才“走出去”,挑選全市文藝骨干參加全省文藝人才系列培訓。
全國舞臺劇本創作培訓、劇本創作與市場融合培訓、微電影創作培訓,以及“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電影發展歷程與展望”“謀劃湖北電影事業發展格局、探索潛江電影事業新模式”高峰論壇等活動在潛江相繼開展,潛江的文藝人才隊伍快速成長壯大,文藝精品不斷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