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第十屆湖北潛江國際龍蝦節·章華臺詩會之“穿過平原的河流:詩歌與地理”暨“潛江詩群”研討會在潛江賓館舉行。臧棣、張桃洲、啞石、錢文亮、李潤霞、王東東、顏煉軍、趙野、李海英、盛艷、余旸、黑豐、潘靈劍、車延高、田禾、李強、劉潔岷、沉河、榮光啟、亦來、夜魚、楊章池等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詩人、詩評家、學者42人,及黃明山、梁文濤、余述平,讓青、大頭鴨鴨、龔純、楊義祥、彭家洪、朱振雷、平果、楊漢年、汪孝雄、柴安平、王貴文、郭紅云、黍不語、田曉隱、路漫、王威洋等“潛江詩群”代表50人,匯聚一堂,共話詩意現象,共謀詩歌發展。
研討會采取著名詩人、詩評家與“潛江詩群”代表面對面的形式,對《潛江詩群》創作內容、語言、思想、意義等多方面進行剖析,闡明特點與亮點,交流中國詩歌創作現狀,同時就“潛江詩群”現象進行了分析。研討會氣氛熱烈,詩人們紛紛發言、各表觀點,直至研討會結束時,與會人員仍然意猶未盡。
北京大學副教授臧棣表示,“潛江詩群”發揮了古人“詩可以群”的功能,是傳統詩學觀念在現代的延續,具有很強的文化意義。
著名詩人、西南財經大學教師啞石在研討會上說,“潛江詩群”現象能在各地市被“復制”,共同助推文學詩歌大發展,寫詩不拘于地域性,而是需要交流、鼓勵,一個健康而開放的圈子,對詩人而言,不是束縛,而是動力,是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南開大學副教授李潤霞說,“潛江詩群”是一個大規模的、群體性的詩歌群體,而且他們長久性的在文學詩歌上寫作,這種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們的詩中釋放了語言的能量,包含豐富的人生體驗,且富有現代文學詩性。
據了解,潛江寫新詩的人數達700余人,出版詩集100余部,每年在《詩刊》《青年文學》《星星》《詩歌報》《詩選刊》等全國專業文學、詩歌報刊發表詩歌1000余首,30余名詩人在全國詩歌賽中獲獎,有數名詩人入選國內多種詩歌年度選本,潛江許多詩人躋身國內優秀詩人行列,在省內、全國乃至海內外得到較為廣泛的認同,被譽為詩歌界的“潛江現象”。
本次研討會是對“潛江詩群”創作的一次較大規模的集中檢閱、理論介入和學術研討,是地方文學現象與全國詩歌理論前沿一次有效對接,為潛江的文化振興帶來有力支撐。
本次研討會由第十屆湖北潛江國際龍蝦節籌委會、湖北省作家協會、江漢大學、長江文藝出版社、中共潛江市委宣傳部主辦,江漢大學現當代詩學研究中心、長江文藝出版社詩歌出版中心、潛江市文聯、潛江市作家協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