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推動我市垃圾分類工作,發動和引導未成年人用“小手”牽起身邊的“大手”,建立“人人參與垃圾分類,共建共享美麗潛江”的良好氛圍,6月18日上午,由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市教育局主辦,市環境衛生管理局、市田家炳實驗小學承辦的“小手牽大手,環衛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市田家炳實驗小學舉行。
啟動儀式上,孩子們現場觀看了垃圾分類宣傳視頻,了解到垃圾亂扔的危害、生活垃圾如何分類以及分類后的垃圾如何投放等知識。隨后,孩子們在“人人參與垃圾分類共建共享美麗潛江”的橫幅上認真簽下自己的名字,承諾將成為一名環衛小先鋒。
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孩子們還來到我市垃圾分類試點小區-盛世東城進行參觀學習,親身體驗垃圾分類的每一個環節。
6月19日-12月31日期間,我市各中小學將自行定期組織集中觀看垃圾分類專題片。6月25日至9月20日,市城市管理執法局將面向全市中小學生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征文活動,活動設置中學組、小學組,每組各設置一等獎5名,二等獎10名,三等獎30名,且設置了活動獎品,并將在潛江日報、潛江新聞網等主流媒體上及時刊登活動信息與獲獎作品。
據了解,我市生活垃圾每年產生量約20萬噸,城區和鄉鎮每天產生生活垃圾約600多噸,每年還在以3-5%的速度增加,面對垃圾產量日益增長的局面,我們只有通過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把有用物資,如紙張、塑料、橡膠、玻璃、瓶罐、金屬以及廢舊家用電器等從垃圾中分離出來單獨投放,重新回收、利用,才能最大限度的實現垃圾資源利用,減少垃圾處置量,改善生存環境質量。
針對垃圾處理的末端環節,我市城鄉生活垃圾已實現了集中統一處理,新建、改造城鄉垃圾中轉站42座,購置垃圾壓縮運輸車32輛、電動垃圾收運車605輛,建設村級垃圾集并點680個,平均日收集、轉運生活垃圾580噸。由潛江市垃圾處理場負責全市生活垃圾填埋處理,做到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并將生活垃圾重新回收利用。引進垃圾處理場沼氣發電項目,實現年沼氣收集利用量1100萬立方米,年發電1500萬度,這是我市在生活垃圾“變廢為寶”末端處理上的一次跨越。
當前,我市正在抓緊推進生態循環產業園建設,其中包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污水處理廠、安全填埋場、餐廚垃圾kokk處理廠、建筑垃圾處理場、污泥處置項目、機動車拆解、電子產品拆解、廢舊物資回收資源化項目等,真正實現生活垃圾循環利用。垃圾分類作為垃圾處理的前端環節,是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的有效方法,是解決垃圾出路問題的根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