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月,GDP連續6個季度保持8%以上,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4%,排名全省第2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7%,全省第1;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193.8%,全省第1;工業產品產銷率達99%,全省第1……”。
7月26日,中共潛江市委八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全市半年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亮出振奮人心的“期中考”成績單。
潛江市發改委提供數據顯示,目前,潛江投資億元以上在建項目有84個。
好成績何以取得?“加快實施‘東進南擴、產城融合,四區聯動、全域振興’發展戰略,奮力打造江漢平原振興發展高質量示范區!”潛江市委書記吳祖云說。
眼下,這些項目以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三量齊升的高質量發展態勢在水鄉大地上遍地開花,共同繪制出“東進南擴、產城融合,四區聯動、全域振興”的新藍圖。
含“新”量提升
潛江市經信局數據顯示,潛江新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為代表的“三新”產業上半年總產值增速20%以上。
在全市工業經濟中,“三新”產業占比超過三成。成績取得,離不開一個個優質項目在潛江大地落地開花。
占地65畝,員工僅52人。武漢新硅科技潛江有限公司落戶潛江6年,已成為國內四氯化硅生產企業中產能最大、出貨量最大、客戶數量最多的供應商,而且是中國唯一、全球第二家可以提供最高要求級別產品的企業。
小企業何以爆發大能量?新硅科技潛江有限公司總裁羅全安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優良的營商環境則是第一保障。
主要生產光纖級高純四氯化硅的新硅科技,也曾為全球光纖光棒市場火爆的近況而著急:產品提純工藝技術需要盡快優化,怎樣攻克難題?
這一難題很快在政府定期組織的企業家座談活動中被拋出,市科技局領命辦理。該部門火速帶著企業負責人走進武漢多家高校,廣發懸賞令。
來自武漢工程大學的何壽林教授及其研發團隊率先揭榜,他們以技術入股形式入駐企業,很快破解企業技術難題。
去年,新硅科技稅收增長近3倍。
“我們直接對接高校、科研院所,解決中小企業遇到的科技創新難題,讓企業迅速享受創新紅利,在全市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市科技局副局長劉傳洪說,全市還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科技創新專項資金3000余萬元,并以一系列財政金融扶持政策鼓勵企業創新。
在潛江,有超過16家像新硅科技這樣的“隱形冠軍”,其中不少集中在“三新”產業中。
含“金”量提升
1-6月,全市滾動調度工業項目118個,總投資307億元。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3.8%,占全市投資總額比重58.89%,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64.73%。
高額投資,催生出一批高“含金量”的大項目。
炎炎盛夏,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煉油生產裝置正在24小時運轉。該公司作為潛江市最大的民營企業,致力于加快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在潛江扎根,成為了華中地區最大的地方煉油企業,連續兩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
今年年初,金澳科技貨運鐵路專用線正式開工,該公司顯現出高速發展態勢,年中過半,公司工業總產值達47.35億元,同比增長89%。
一個個大項目離不開潛江大手筆抓招商引資。
今年來,潛江將招商引資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一把手工程”,深入開展“全域、全線、全員”招商。
至6月底,全市開展“走出去”和“請進來”招商675批次,簽約項目73個,協議引資475.3億元。
潛江不斷優化招商體制機制,開展駐點招商、出臺招商項目調度會工作規則,不斷加大招商對接力度,突出重點項目跟蹤,提高項目落地成果轉化率、開工率。
含“綠”量提升
上半年,傳統產業釋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潛力。石油化工、家具制造、綠色食品等產業工業產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分別同比增長28.3%、20.7%、17.0%。
這得益于潛江加快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打造綠色增長點。
金華潤化肥有限公司投入總資金2.4億元,于2016年開始對老廠合成氨系統裝置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實施轉產氫氣項目建設。
“預計年底投產。”金華潤化肥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安評、環評、能評等均已完成,目前該項目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在項目完工后,可實現年產3.5億標方的氫氣,通過管道向園區企業(金澳科技等)供應氫氣,實現資源循環化利用。
通過全面改革,金華潤實現了安全、環保、工藝、設備等全面升級,通過對生產裝置進行徹底大修,消除安全環保隱患,生產經營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發展進入了提質升級新軌道。
上半年,該公司生產總氨24.11萬噸,同比增長40.57%;主要產品總氨的單位煤耗由去年同期1607Kg下降到本年度1476Kg,消耗創歷史最低。
1-6月,全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20.6%,占工業投資額的71.8%,對全市投資增長的貢獻率65.5%。
人們欣喜見到:隨著一批批技改擴規項目實施,潛江的天更藍、水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