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貧困戶何德富是熊口鎮新林村農民,眼下日子過得平淡而幸福。但10年前,這個5口之家卻因一場變故,生存堪憂。
近年來,何德富在潛江精準扶貧政策的感召下,立志用雙手改變全家人的命運……
變故
2009年,何德富的妻子李綠英開始寢食不安、妄想臆斷、胡言亂語。沒多久,醫院診斷結果顯示其患精神分裂癥。
這一變故,將這個5口之家置入困境。
這一年,妻子干不了農活,只剩何德富一個人務農;治療期間,家里積蓄很快花光,還欠下外債;兒子兒媳也沒穩定收入--2015年12月,他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由于家中田地少,種植傳統作物效益不好,為謀生計,減輕家庭負擔,他鼓勵兒子兒媳外出打工,但他們務工收入只能勉強養活自己,并不足以補貼家用,卻留下年幼的孩子在家,真是苦了何德富,他既要為妻子治病,又要照顧年幼的孫子,還要賺錢養家。
肩上沉重的生存壓力,壓得他喘不上氣。
家里來了幫扶隊
正當何德富一籌莫展時,家里來了一批批特殊客人。
市委副書記舒敏作為他的幫扶人,在詳細了解家里的實際情況后,為他鼓勁打氣,讓何德富感到無比的溫暖。
市城管執法局駐村幫扶工作隊走進他家,為他爭取相關政策,支持他用雙手改變貧困命運。
溫暖的話語和行動,強力支撐起了他疲軟的身板,重新點燃了他勵志奮斗的信心。
他說:“雖然我的家庭遭遇了許多挫折,但是身逢好時代,趕上好政策,在扶貧政策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我們家依然是幸福和歡樂的。”
撐起希望
年過半百的何德富深感重負難堪,但他堅信只有變得更加堅強,更加自信才能支撐這個完整的家。
妻子不能停藥,藥物費用每月近千元,但是不管經濟狀況如何,何德富都會按時買藥,依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按量照顧妻子服藥。妻子服藥的時候,很不配合,他就像哄孩子一樣,說好話、講笑話哄妻子乖乖吃藥。有時為了讓妻子吃藥,主動“請求”挨打挨罵,一頓下來,又是滿身傷痕。
經過治療,妻子病情有所好轉,但是間歇性發作,妻子每次病情發作,他自己就湊上前讓妻子打罵折騰,直到妻子情緒平緩。有時晚上,妻子精神病發作,把睡夢中的老何抓得遍體鱗傷。村民都勸老何把自己的妻子送到精神病院去,但是何德富卻不愿意讓自己的妻子孤身一人住在醫院。就這樣,受著痛楚,守著妻子,不離不棄。
他深感村組田地貧瘠,光靠種地收莊稼很難脫貧致富。在新林村搞養殖業有得天獨厚的農田水利條件,他向村里養殖戶和專業養殖合作社學習養殖經驗,并最終鎖定青蛙養殖。
期間,他沒有資金,市城管執法局扶貧工作隊送來了精準扶貧政策。
他敢想敢為,率先將自家的5畝土地流轉給“稻香園”蝦稻共作基地實施創收,積累一些資金。在村委和扶貧工作隊的幫扶下,通過小額信貸貸款5萬元入股青蛙養殖合作社,終于實現他的養殖愿望。
為增加更多收入,他又應聘在養殖基地務工。
“中國式好丈夫”
如今,何德富一家的困境逐漸改善。
在他數年如一日的細心照料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孫子茁壯成長,妻子病情逐步好轉,已能正常交流、做家務。
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妻子也享受了慢保、低保和殘疾人補貼等福利待遇。
他的事業也有了起色。憑著刻苦鉆研實踐,他很快就掌握了青蛙養殖技術,逐漸成為青蛙養殖基地的技術能手。得到合作社老板和同事的肯定,每月技術工資就漲到了3000元。
今年,幫扶隊又幫助何德富申請小額貸款5萬元追加投資。兒子兒媳務工收益較好,也能為家里增添一點收入。
如今,何德富的故事感動了周邊鄉親,被村民們稱為“中國式好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