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大考之年、沖刺之年、決勝之年。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如何戰勝疫情,化危為機,把疫情防控與文明城市創建相結合,做到疫情防控工作不放松、文明城市創建不缺位?
面對考驗,我市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堅定信心作答,全市上下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交出“防疫+創文”的精彩答卷。
黨旗飄揚,凝聚抗疫力量
越是危難之時,越需要堅強信念支撐。
面對突發疫情,我市處處黨旗飄揚,黨員干部“雙報到雙服務”和“一對一”駐企服務,紅色旗幟如暗夜的燈光,指引前行的腳步,凝聚起全面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硬核力量”。
我市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指揮長的疫情防控指揮部,建立市、鎮(區、處)、村(社區)三級防護網絡,構建起全方位、全覆蓋、全天候的疫情防控大格局。選派23名市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全部下沉鎮(區、處),派駐438個工作隊,對全市所有村(社區)包保全覆蓋,9319名黨員干部“雙報到雙服務”就地充實基層,近4萬名黨員加入突擊隊。
在城區,我市組建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實行臨時黨支部包片、黨小組包小區責任制,運用“智慧城市”“天網工程”“易登記”“微信群”等管理平臺在線監控,巡邏隊開展24小時巡查。
在農村,我市創新“五戶聯防”管理模式,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漏點。
文化宣傳,激發抗疫力量
面對疫情,我市吹響文藝戰“疫”集結號,弘揚主旋律,匯聚正能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強大信心動力。
疫情期間,全市文藝文化志愿者以音律為號、用筆墨當戈,創作了一大批溫暖人心、滌蕩心靈的優秀文藝作品,鼓舞群眾共同戰“疫”,為全市人民構筑起一座堅強的情感陣地、精神堡壘。
在加強疫情防控宣傳的同時,市委文明辦統籌推進群眾宣傳教育。在全省率先開展“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倡議行動”,對外發布“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倡議書”,制作H5微傳單,開展文明餐桌公筷公勺倡議行動接力承諾活動,全市共計689648人參與接力。
“剛開始也不習慣,但慢慢地我們都了解到文明餐桌的益處,現在大家都開始使用公筷公勺。”市民張先生告訴記者,文明餐桌已成為當下的新風尚。
文明在餐桌,干凈在家園。3月,我市還組織開展了全市城鄉環境衛生大掃除活動,引導群眾養成健康、衛生、文明的生活習慣。
志愿服務,傳遞抗疫力量
有“一抹紅”,是靠近我、溫暖你,他們活躍在全市各個角落,在你需要時出現,用愛心傳遞城市的溫度。
他們的名字,叫志愿者。
疫情期間,市委文明辦主動作為,市婦聯、團市委、市紅十字會等志愿者團體全面出擊,全市357個志愿服務組織、3.34萬名志愿者積極參與戰“疫”,用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用奉獻與愛心筑起了一道道疫情防控“紅色屏障”。
眼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我市加速“復蘇”,各文明單位也在持續抓好疫情防控中行動起來。
市交通系統在火車站實行常規消毒、測溫等防控措施的同時,安排8名執法人員,配合參與防控工作,緩解火車站因職工滯留在漢導致的人手匱缺問題。
4月23日,市圖書館聯合超星集團武漢分公司開展“趣品詩詞,涵養心靈”線上詩詞知識競答活動。
市教育局以疫情為教材,以網絡為平臺,在全市中小學廣泛開展愛國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安全和心理健康等線上德育活動,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助力我市文明創建工作。
復工復產,助推文明建設
文明城市創建的高樓,需要經濟建設的基石。眼下,當我市按下重啟“快進鍵”,復工復產正全面推進。
小龍蝦產業作為我市千億新特色產業,快速推進產業復工,是擺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
2月11日,市防指出臺了《關于保障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正常流通積極開展春耕生產的通知》,各地黨組織防疫復工“兩手抓”,近萬名黨員干部活躍在田間地頭、流通市場,全過程耐心幫扶蝦企蝦農復工復產。
如今,在央視直播等媒體的大力支持和帶動下,南方都市報、澎湃新聞、京東、淘寶、小米有品、抖音等平臺與我市小龍蝦龍頭企業積極對接,硬核為潛江“帶貨”,號召全國人民為潛江龍蝦“拼單”,極大提振了全社會對潛江龍蝦的消費熱情。
另一方面,為推動復工復產落地落實,我市堅持“一企一策”,派出“市直黨員領導干部+企業黨建聯絡員+企業”的“一對一”駐企服務工作專班248個,深入200多家企業開展量體裁衣式服務,全力幫助企業申報復工復產、指導企業做好員工健康管理、協助企業開展物資采購、落實防護措施等職責。目前,全市規上企業已全面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