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重振需要源源不斷的動能來支持,科技創新則是其中一股“硬核”力量。今年來,我市以深化科技服務企業長效機制建設為抓手,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為全市加快經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聚力。
記者從市科技局了解到,今年來,我市組織20多家企業參加“聯百校轉千果”科惠行動2020高校科技成果云推介直播活動,促成兩家企業簽訂科技成果轉化協議。開展線上技術需求征集工作,成功在科惠網發布技術需求信息11條,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提供更多途徑。
為有效解決我市規上工業企業建設研發平臺人才、技術瓶頸問題,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升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能力和水平,我市啟動2020年度市級企校聯合創新中心建設備案工作,并鼓勵已建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校企共建研發中心的規上工業企業對標新型研發機構要求,進行優化重組,重新予以認定備案,力爭到2020年底全市30%的規上企業建立研發機構。
為落實科技相關政策,引導企業自主創新發展,市科技局建立4個科技服務企業小組,深入各區鎮處摸底調研,了解全市高新技術后備企業生產經營、科技研發、知識產權等方面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培育措施,并進行跟蹤指導服務。
“今年,我們將組織25家以上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確保全市高新技術企業保持持續增長。同時,組織開展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工作,全市已有13家企業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我市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不斷增強企業“抗壓”能力,力保在嚴峻經濟形勢下“留住青山”。而在民生領域,科技創新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助力群眾生活質量提高。
今年5月,由市中心醫院牽頭,市中醫院、江漢油田總醫院參與開展的潛江市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健康管理研究項目正式立項,旨在做好我市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工作,促進其軀體功能、心理全面康復。
另一方面,我市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全面融入經濟、生態、民生等重要領域,出臺《潛江市公益性行業科研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支持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生態環境、智慧城市、民生保障等領域加快科技研發,為保障人民身體健康、生命安全貢獻科技力量。
同時,支持農業領域加快科技創新。推薦交投萊克和嘗香思兩家涉農企業申報湖北省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潛網小龍蝦集團申報備案省級“星創天地”,為我市小龍蝦和大豆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搭建更優的發展平臺。繼續實施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行動,選派11名市級科技特派員、3名省級科技特派員到貧困村和農業企業開展駐點幫扶,推廣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有力促進農業生產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