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石碑鎮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補償工程興隆水利樞紐、引江濟漢工程和丹江口移民工程建設的主戰場,潛江市唯一的省級新農村建設示范試點鎮,潛江市規劃建設襄岳線文化旅游帶的“龍頭”鄉鎮,團中央基層組織格局創新試點單位。
該鎮位于潛江市西北部,地處美麗富饒的江漢平原腹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是國家商品糧、優質棉的生產基地。北依“黃金水道”漢江與天門市多寶鎮隔江相望,西與荊門市沙洋縣接壤,東南與江漢油田管理區相融,緊靠318國道、219省道,“襄岳”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是一塊投資興業與休閑宜居的寶地。
全鎮轄26個行政村(含2個移民新村),192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居委會),現有人口約4.5萬人。轄區面積為1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5.3萬畝,連片草場和精養水面2000多畝,林地3.5萬畝,森林覆蓋率為26%,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是湖北省“生態鎮”。
2010年,高石碑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一區兩帶三極”發展戰略,大力弘揚團結拼搏、務實奮斗、敢打硬仗的傳統,深化“富民強基”的工作主線,牢牢把握南水北調中線補償工程建設、省級新農村示范試點鎮建設的機遇,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全力服務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經受了漢江洪峰多次過境考驗,辦成了一系列打基礎、管長遠的大事,辦妥了一系列破除瓶頸、化解矛盾的難事,辦好了一系列凝聚人心、力推發展的喜事,重點工作實現了預期目標,經濟社會得到了新的發展。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1000萬元,農業增加值28000萬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位居前列。完成國稅收入205萬元,地稅收入171萬元,均比去年大幅增長,突破了350萬元的目標。村級集體經濟逐步壯大,新增村級積累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6個。與此同時,該鎮很多工作都受到省、市的肯定和表彰,相繼獲得了“全省南水北調丹江口水庫外遷移民安置工作先進集體”、“全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先進鄉鎮”、“全省人口與計劃生育系統先進集體”、“第二屆全省鄉鎮(街道)共青團工作競賽優秀獎”、“全省‘三資’清理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文明鄉鎮”、“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單位”等一批榮譽。興隆樞紐、引江濟漢工程征地拆遷安置工作經驗在全省予以宣傳推廣,服務農民工留守家屬工作經驗在全省會議上進行發言交流。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2011年,高石碑鎮將繼續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富民強基”為主線,搶抓機遇,完成四大工作任務(興隆樞紐、引江濟漢、移民后續發展穩定工作和新農村建設),編制完成高石碑集鎮總規和旅游開發總規,啟動旅游開發區前期建設工作,力爭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0%左右,農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左右,工商稅收比計劃增長30%左右,力爭突破400萬元,著力打造“水利重鎮、農業強鎮、旅游名鎮、富民新鎮”四張名片,實現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
領導分工
劉江海(黨委書記、鎮長):主持鎮委、鎮政府全面工作。移動電話13307228373。
蔡宗雕(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鎮長):協助鎮長抓政府全面工作,側重丹江移民、農業農村、新農村建設、城建規劃、交通、煙草、計生、重大信訪矛盾協調和社會維穩工作,分管政協工作。移動電話13972612568。
阮光美(黨委副書記、鎮人大聯絡處主任):分管人大、民政、移民、社區建設、依法行政、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國土、城建、交通、環保、節能、村莊規劃建設管理、村莊環境整治、農村財務、財政、工商、供銷、煙草、牲豬定點屠宰、食品和藥品安全監管、計劃、物價、發改、統計、審計、項目編制工作,協調金融保險機構和財經財貿有關工作。移動電話13507229933。
杜業鋒(黨委副書記):牽頭黨群、政法工作,分管計劃生育、綜治、應急管理、信訪、社會維穩工作,兼任綜治辦主任,負責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協調服務工作。移動電話13807225850。
何 俊(黨委副書記):分管農村政策、農業、農村安全飲水、林業、水利、水產、畜牧、農技、農機、農資市場整頓、產業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小康建設、武裝等工作,協管移民工作。移動電話18608662228。
董振軍(黨委委員、副鎮長):負責南水北調興隆樞紐工程協調服務工作,分管教育、體育、衛生、血防、文化、旅游、集鎮總規和旅游開發總規編制等工作。移動電話13607229793。
李新華(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組織、人事、編制、綜改、勞動和社會保障、勞務經濟開發、城鄉共建、工業、招商引資、安全生產、市場經濟秩序整頓、支油支農等工作,協調電力、電信、移動、聯通公司工作,兼任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主任。移動電話15607228918。
趙 迪(黨委委員、紀委書記):負責紀檢、監察、機關、工會、老齡老干、關協、統戰、檔案等工作,協助分管組織工作,聯系鎮水廠,兼任黨政辦主任。移動電話15607228906。
祁先超(黨委委員):分管宣傳、廣播影視、郵政、信息公開、共青團等工作,負責綜合性文稿審核把關,協助分管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協調服務工作,協助抓好鎮委、鎮政府有關中心工作。移動電話13407215601。
李培海(黨委委員、派出所所長):分管政法、維穩、610辦公室(民族、宗教、防范邪教)等工作。移動電話18672818093。
金曉春(科技副鎮長):負責科技、科協等工作,協助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移動電話15908623530。
何慶文(主任科員):協助抓鎮委、鎮政府中心工作。移動電話13597440717。
劉明新(主任科員):協助抓鎮委、鎮政府中心工作。移動電話13807225906。
辦公電話:6791261 6791262
傳 真:6791158
政府網站:www.qjgsb.gov.cn
電子信箱:gsb@qjsmw.gov.cn
全鎮重點水利工程簡介
“平原第一壩”興隆水利樞紐工程
興隆水利樞紐工程位于漢江下游潛江市高石碑鎮和天門市多寶鎮境內,其主體工程和施工的主戰場在潛江市高石碑鎮范圍。工程的主要任務是改善兩岸灌區的引水條件和漢江通航條件,兼顧發電。該樞紐主要由泄水閘(56孔)、電站廠房(4臺裝機)、船閘、魚道和兩岸灘位過流段及其交通橋等建筑組成,軸線全長2830米,水庫設計正常蓄水位36.20米(黃海高程),總庫容4.85億立方米,規劃灌溉面積327.6萬畝,過船噸位1000噸,最大泄洪19400 m?/s,電站裝機40KW,年發電量2.25億KW?h,計劃總工期4.5年。
工程已于2009年2月份開工建設。工程將永久占地7000畝,其中占潛江市高石碑鎮3436畝,臨時占地1.1萬畝,其中占潛江市高石碑鎮8187畝,占壓房屋4.1萬平方米,遷移人口1240人,其中潛江市高石碑鎮需遷移218戶,870人。
“人工大運河”引江濟漢工程
引江濟漢工程是引長江水補濟漢江,由引水工程和通航工程組成。該工程主要任務是:向漢江興隆水利樞紐以下近300公里河段,補充因南水北調而減少的水量,改善該河段的生態、灌溉、供水和航運條件,并解決東荊河灌區的灌溉水源,同時兼有航運、泄洪和旅游等效益。工程計劃工期5年,需永久占用潛江市高石碑鎮土地2296畝,臨時占地1000畝,需搬遷移民202戶,839人(不含人口自然增長)。
引江濟漢運河將全封閉運行,在潛江市境內長6000米(全在高石碑鎮境內),從進入潛江市開始則變成兩河并行,中間由一條40米寬的人工島隔離,其中一條河專供船只通行,運河自西向東呈喇叭狀匯入漢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