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在潛江市龍灣漁場的馮家湖水域,四臺鏟運車正來回作業,將湖間的圩垸圩堤進行拆除。
龍灣漁場建立于1956年,多年來,養殖戶圍湖建池,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已形成182口養殖魚池,養殖面積5982畝(3.98平方公里)。2012年,馮家湖被納入湖北省第一批湖泊保護名錄,該漁場立足實際,改善湖泊生態環境,保障湖泊功能,發展生態漁業,被認定為湖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產地、全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
近年,潛江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致力于河湖生態修復與保護,白鷺湖“退漁還湖”1000畝、返灣湖“人退湖進”1.3萬畝,實現水質改善、蓄水能力增強、珍稀鳥類增多、村居環境蝶變,帶動了一方經濟發展。
2020年8月,潛江再次將“退池還湖”提上日程,啟動龍灣漁場馮家湖“退池還湖”生態修復一期工程,將永久性退垸(田、漁)還湖4800畝(3.2平方公里),還原湖泊面貌,恢復調洪功能,促進人水和諧共生。
潛江市農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期還湖區共有79口養殖魚池,涉及漁民64戶,目前均已入戶宣傳,要求漁民及時銷售池塘內的養殖產品,騰退池塘,做好撤離準備工作,并將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對漁民損失給予補償。
同年12月,該還湖區內2戶漁民率先騰退池塘。
“‘退池還湖’是一項利國利民、造福子孫的好措施,還湖后不僅可以改善湖泊環境,恢復蓄洪能力,還可以改善我們這些湖邊居民的生活環境,我們理應大力支持!”馮家臺世代捕魚為生的漁民蔣茂春如是說道。
據悉,該工程計劃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為順利推進該項工作,市農業發展中心廣泛動員非還湖區養殖漁民及其他社會力量,積極采購還湖區漁民的魚苗魚種,減輕其銷售壓力。當前,規劃方案已設計出爐,潛江正針對漁民財產評估、存塘魚苗魚種處理、漁民拆遷安置、工程前期建設等問題進行多方面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