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在東京奧運會男子81公斤級比賽中,由潛江市少兒體校選拔培養輸送的男子舉重運動員、倫敦奧運會金牌獲得者、37歲的老將呂小軍分別以抓舉170公斤(創賽會紀錄)、挺舉204公斤和總成績374公斤,奪得東京奧運會金牌,詮釋了老將的堅持和拼搏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力量。
家鄉人民為呂小軍加油助威
7月27日是呂小軍的37歲生日,那一天,他在訓練館中度過,并未有特別的慶祝。中國女子舉重隊主教練張國政問他生日愿望是什么,呂小軍說:“31日再告訴你!”31日,正是東京奧運會男子81公斤級比賽的日子。所以,這枚珍貴的獎牌才是呂小軍收獲的一份最珍貴的生日禮物。作為當今中國舉重隊的旗幟性人物,在37歲這樣的年齡,呂小軍依然站在舉重臺上不斷挑戰著自己,除了具備超強的實力之外,還有他對于舉重的熱愛和堅持。
呂小軍是我市王場鎮呂垸村人,1997年進入潛江少兒體校開始舉重啟蒙訓練,啟蒙教練是現任少兒體校校長鄧明虎。據鄧明虎回憶說,1997年在潛江市小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發現了呂小軍,看到其速度和爆發力都非常好,而且身材和骨架非常適合練習舉重,于是就跟呂小軍說:“跟我練舉重去吧!”呂小軍一聽可以到市里上學,想都沒想,就馬上答應了。
進入體校后的呂小軍,用鄧明虎的話來形容,就是“很聽話”、“能吃苦”。
1999年,呂小軍進入湖北省舉重隊集訓。當時因母親王愛萍身體有病,一家人生活較為困難,呂小軍訓練也需要用錢。2001年,呂小軍萌生了放棄的念頭,決定打工賺錢養家。鄧明虎得知后,非常惋惜,耐心勸說,最終說服了呂小軍的父親,讓呂小軍繼續接受訓練。2003年,19歲的呂小軍被招到了國家舉重隊,邁開了他追逐人生夢想的第一步。2004年5月,呂小軍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舉行的世界青年舉重錦標賽上一舉奪得69公斤級冠軍,讓他一戰成名,這也是他運動生涯中第一個重量級大獎。
由于長期艱苦的訓練,讓呂小軍積累了不少的傷病,導致無法繼續堅持訓練。2005年,呂小軍退回到天津治療,在養傷階段,他在隊里休養了兩三年,開始有點心灰意冷,還打起了退堂鼓,不想練了。有一次,呂小軍打電話給鄧明虎,表達自己提前退役的打算,但鄧明虎的一番話讓他重新鼓起勇氣。直至今天,呂小軍一直和鄧明虎保持聯系。每當呂小軍意志消沉時,鄧明虎總是鼓勵他不要放棄。
2012年,呂小軍在倫敦奧運會上以打破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得冠軍,實現了潛江籍運動員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金牌不是唯一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奪金這個無上光榮的背后,承載了呂小軍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拼搏斗志,寄托了那些不斷進取、永不懈怠的昂揚面貌,見證了那些歸零后再出發、不斷超越自己的壯志豪情。2009-2020年,呂小軍幾乎沒有讓世錦賽,亞錦賽,亞運會的冠軍旁落過;2016年,在里約奧運會上,呂小軍以冠軍總成績相同,但體重較重屈居亞軍;2018年,在土庫曼舉行的世錦賽81公斤級別中,呂小軍以破世界紀錄的總成績374公斤奪取冠軍;2019年,在泰國芭提雅舉行的世錦賽81公斤級別中,呂小軍以總成績378公斤包攬三冠,同時創造了挺舉和總成績兩項新世界紀錄。大器晚成的呂小軍,已成為中國舉重史上劃時代的人物。
縱觀整個體壇,能夠堅持一項運動至37歲并保持在巔峰狀態的人已經寥寥無幾,而在一個主要靠力量進行比拼的運動項目中能夠堅持到37歲并保持在巔峰狀態的人,目前來看恐怕就只有呂小軍本人了。作為一名37歲的老將,能夠在大賽場上做到從容淡定,處事不驚,除了是因為之前積累下來的寶貴比賽經驗外,更是因為呂小軍長年累月堅持不懈的訓練和不放棄的精神。
“體育精神的本質,在于其激勵性。”荊楚大地,生長出創造傳奇的賽場英雄,而體育賽場上的“他們”,也激勵著發展“賽場”上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