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鏗鏘中,2021年落下帷幕。過去一年是潛江經濟發展歷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突如其來的風險挑戰、艱巨繁重的轉型任務,我們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項工作安排部署,埋頭苦干,加壓奮進,高質量發展邁出穩健步伐,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開局漂亮、全年精彩”。
經濟運行高開穩走,發展氣場不斷增強
2021年,中國共產黨迎來百年華誕,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這一年,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充滿困難和挑戰,“十四五”該如何邁好第一步?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市委八屆九次全會提出“接東連西、左右逢源”的發展策略,主動融入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主動對接“宜荊荊恩”城市群發展,深度整合全域旅游資源,全方位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聚焦重點抓產業,打造全省“光芯屏端網”最大產業配套基地、國家級化工示范園區;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加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進位。
這一年,市委、市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屋建瓴、綜合施策,定期研判經濟形勢,全市經濟發展呈現高開穩走態勢:一季度經濟運行“高開高走”,GDP增長48.1%;二季度“半程精彩”,GDP增長29.9%;三季度“加壓企穩”,主要經濟指標均保持20%以上增長,GDP增長20.1%;四季度“持續保穩”,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達到了發展預期。
重大項目遍地開花,產業體系活力迸發
1月7日,2021年度項目集中拉練活動舉行,掀起了大干項目、干大項目的火熱氛圍。
堅持項目為王的理念,潛江千方百計推進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投產,全年共舉行集中開工6次,開工項目70個、總投資249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超300億元,同比增長12%。簽約項目156個,協議引資367.58億元。實現當年簽約當年開工項目48個,當年簽約當年投產項目12個。
時至寒冬,全市項目建設的腳步仍未停歇。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紡織服裝核心產業園、智能制造產業園不斷加快建設,構建了多元支撐、特色鮮明的“4+1”現代產業體系。當前,石油化工產業總產值突破260億元、增長44%以上;光電子信息產業形成22家企業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集群;“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251.8億元;全年旅游綜合收入達18億元,新的產業格局正在加速演進、加快形成。
一年來的經濟發展,離不開營商環境“新優勢”。潛江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出臺優化營商環境措施30條,市場主體突破8萬家,“四上”企業可突破540家。嚴格落實各項紓困惠企政策,為企業減稅降費2.21億元。推動企業轉化科技成果18項,登記技術合同成效額達11.3億元,高新技術企業較上年凈增17家。
城鎮建設持續發力,社會民生安全穩定
城市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對城市承載力及功能提升需求的急劇擴張。如今,紫月湖、高鐵片區繁花似錦,成為新的城市地標打卡點。一年以來,潛江優化實施“一城三區”城市發展布局,市民之家、文化中心等功能項目加快建設,希爾頓歡朋酒店、凱盛奇慢生活廣場等服務業項目加快實施,城市區塊價值和城市品質不斷提升。
聚焦民生保障,潛江高效推動高新區小學、曹禺小學投入使用,市中心醫院、市人民醫院項目加快建設,為困難群眾發放救助金1.52億元;1016套保障房開工建設,為群眾提供了高質量的公共服務供給。一年來,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15萬人、登記失業率2.6%,在扎實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食品藥品、交通運輸、危化品、校園、消防、防汛救災等安全工作之下,全年未發生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人民群眾安全感、獲得感顯著提高。
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潛江大力實施城市補短板強功能行動,整治背街小巷道路21條、面積10萬平方米,實施老舊小區改造30個4814戶,建成美麗鄉村示范村34個、整治村87個,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86.8%,水質達標率100%。廣大市民在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時,也逐步形成回饋社會的公益服務理念。
此外,北部綠色循環發展示范區、南部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西部轉型升級發展示范區建設卓有成效。多點發力促進全域聯動,鎮域經濟實力不斷壯大。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在推進高質量發展振興之路上,潛江以不甘落后的精氣神穩健前行,接過2021年的經濟發展接力棒,全市上下必將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加昂揚的斗志、更加奮斗的姿態、更加務實的作風,全力擘畫“十四五”發展藍圖,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潛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