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用車前子30g、赤芍25g、露峰房10g,甘草15g,黃柏30g克,將上述藥物加入到砂鍋中,中藥熬制,2小時以后,即可服用。該偏方能夠緩解關節炎的癥狀。
2.薏苡仁、虎杖、桑沙、玄參、敗醬草、特茯苓、黃柏、蒼術將該組偏方中藥熬制,患者每日一劑,三日即可緩解關節癥狀。
3、當歸鉆痛湯
取羌活10g,獨活10g,防風10g,肪己12g,松節12g,赤芍10g,炒白術15g,豬苓15g,葛根15g,茵陳20g,虎杖15g,當歸15g,木瓜12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適用于濕熱痛風濕邪偏重者。
4、益氣痛風湯
取黨參30g,薏仁30g,黃柏10g,蒼術10g,獨活10g,當歸12g,澤瀉10g,茯苓15g,桂枝10g,威靈仙12g,水煎服。每日l劑,隨證加減。適用于痛風偏氣虛脾弱者。
5、加味地黃湯
取熟地20g,革蘚15g,秦艽12g,歸尾10g,丹皮10g,懷牛膝15g,防己12g,木瓜15g,續斷12g,桑寄生12g,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適用于痛風肝腎虧損者。
6、痛風湯
取蒼術12g,黃柏12g,薏仁30g,土茯苓20g,羌獨活各10g,制川草烏各12g,木通10g,生地15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適用于痛風劇痛偏寒濕盛者。
7、四妙散合四黃散內外治方
內服:蒼術10g,厚樸12g,薏仁30g,牛膝12g,土茯苓20g,生地12g,生石膏20g,野菊花12g,山甲片15g,水煎服。每日1劑。
外用:黃芩、黃柏、大黃、山梔各等份研末,水調后貼敷腫痛處。
該方適用于急性痛風關節腫痛者。
8、消痛飲
取當歸15g,牛膝12g,防風10g,防己12g,澤瀉10g,鉤藤12g,忍冬藤15g,赤芍12g,木瓜30g,老桑枝3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隨證加減。適用于急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屈伸不利者。
9、豆淋僵蠶酒
飲酒雖然是痛風病患者的飲食禁忌,但適量的藥酒是有緩解和治療痛風作用的,酒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藥物更快地到達身體各處。
做法:選用同比例的僵蠶、黑豆,將黑豆炒焦在跟僵蠶一起泡入酒中,一般五天后便可服用。
10、薏苡仁粥
原料包括川牛膝、蒼術、生石膏、薏苡仁等,以薏苡仁為主,用瓦罐熬粥,以此粥當飯食用,一日一次。
11、三黃止痛方
制作方法:黃芩、生大黃、黃柏此為“三黃”在配合山梔子共同用藥杵搗碎研末。加入適量蜂蜜,最后用野菊花水混合在一起。貼敷于痛風疼痛紅腫處。
功效:除濕止痛、清熱解毒。可用于痛風性關節炎紅腫疼痛。
12、糊狀外用膏
制作方法:把獨活、當歸、生川烏、膽南星、生草烏、生半夏、防己、紅花、乳香、沒藥研末后加入氫化可的調成糊狀即可。敷于痛風關節處,用繃帶包裹。一日一換,連用三日。
功效:祛濕通絡、活血化瘀,可用于痛風引起的各種紅腫疼痛。
13、薏米茯苓粥
對于痛風患者中,疼痛持續,夜間疼痛加劇,這種痛風患者,在晚餐時,可以用薏米為主,加入少量茯苓。用砂鍋熬粥,小火慢燉。等香氣四溢,粥發粘稠后,關火。用蒸汽燜五分鐘左右。
功效:消腫止痛、助眠補氣。
14、生煎馬齒莧
馬齒莧是一種野菜,在現在的季節,多有出現。對于痛風的患者,可以用馬齒莧搗碎,涂抹于腳底涌泉穴。對于痛風也是緩解。
此外將新鮮的馬齒莧,不加油的生煎。等馬齒莧變黃、發脆時,取出備用。以冰糖水泡制,以此帶茶飲用。
功效:軟堅散結,消腫化瘀,緩解疼痛。
15去頭杜仲湯
將杜仲利索的“砍頭”,加入適當的茯苓片。二者1:1,在飯后半小時,飯前一小時,分次沖茶飲用。注意控制用量、方法。
功效:對于急癥痛風初期,慢性痛風,痛風石的形成,有著治療、化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