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治療痔瘡的偏方
直腸下端黏膜或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fā)生擴大、曲張所形成的靜脈團稱為“痔”。位于齒線以上者為內(nèi)痔;以下者為外痔;一部分在齒線上,另一部分在齒線下者為混合痔。痔的治療方法較多,成功經(jīng)驗極為豐富。
民間偏方大全網(wǎng)為您收集最佳治療痔瘡的偏方,如下:
化痔片
【組成】槐米50克,三七10克,三棱40克,茜草40克,枳實40克。
【用法】水焦?jié)饪s制成片劑,每片1克,每次6片,每日3次。
【功效】涼血行氣,止血散淤。
【主治】各期內(nèi)痔,血栓外痔。
【來源】沈陽市痔瘺醫(yī)院李潤廷主任醫(yī)師驗方。
痔瘡熏洗方
【組成】白芷12克,五倍子30克,木瓜18克,川椒12克,生白礬9克,槐蘑30克,馬齒莧60克,甘草12克。
【用法】水煎先熏后洗。
【功效】祛濕解毒,殺蟲止癢。
【主治】痔瘡初起腫痛或津水流血。
【來源】北京中醫(yī)院名老中醫(yī)房芝萱驗方。
枯痔液
【組成】雄黃4.5克,赭石9克,血竭9克,輕粉0.3克,紅粉0.3克,黃連4.5克,朱砂3克,冰片3克,枯礬21克。
【用法】上方分別研末,先將黃連、血竭、雄黃、赭石放入干凈砂鍋內(nèi),加水6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時,用4層紗布過濾;再將剩下的藥渣放回砂鍋并放入紅粉、輕粉、朱砂,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50毫升時過濾;次將砂鍋洗凈,把2次濾液放入,燒開后加入枯礬不斷攪拌,藥液由涂紅變?yōu)榈S時離火,稍冷后放入冰片攪拌,稍加熱后,加蓋,冷卻后過濾,最后抽濾、滅菌、消毒,分裝瓶內(nèi)即成。用時先對痔及附近部位常規(guī)消毒。痔瘡表面黏膜完整者,可直接注射在痔核中央,但應離開齒狀線,以最高點進針,針與痔表面成45度進針,注射量0.3~0.07毫升,每個痔核注射一針,若痔核表面黏膜糜爛兼有出血者,可用點狀注射法,藥量視情況掌握在0.1~0.3毫升之間,每星期注射1次。
【功效】去腐生新,活淤枯痔。
【主治】各類痔瘡。
【來源】河南中醫(yī)學院名中醫(yī)郭繼禹驗方。
榆槐腸連丸
【組成】黃連37.5克,黃芩225克,槐角150克,炒槐米112.5克,地榆炭112.5克,生地112.5克,當歸75克,荊芥75克,阿膠75克,豬大腸80克。
【用法】將豬大腸煮爛,余藥共研細末,諸藥混合加煉白蜜為丸。
【功效】清化濕熱,涼血止血。
【主治】腸熱便血,臟毒下血,肛門水腫,灼熱墜痛者。
【來源】全國著名肛腸病專家丁澤民驗方。
消痔湯
【組成】五齒莧30克,大棗30枚,地榆30克,槐角20克,當歸20克,黨參30克,元肉20克。
【用法】煎時以豬前肘肉為料(以豬頭肉為最好),切成碎片,煎成肉湯,再以肉湯加白糖20克,煎上藥,每日1劑,每劑服3次,服藥后可再吃豬肉。
【主治】痔瘡。
【來源】甘肅名老中醫(yī)劉東漢驗方。
發(fā)布時間:2019-06-22 點擊次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