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
牙痛可不僅僅是牙齒疼痛這么簡單的事情,它還分為火牙痛和蟲牙痛兩大類,火牙痛又分胃火、風火、虛火牙痛,蟲牙痛便是齲齒牙痛。那胃火,風火,虛火要如何區分呢?
區分方法看這里
風火牙痛:遇風發作或加重,遇冷痛減,受熱加重,或有惡寒,發熱等癥狀。
胃火牙痛:疼痛劇烈,牙齦紅腫,并且有胃熱的癥狀,比如口渴,口臭,舌苔黃膩等。
虛火牙痛:牙齒隱隱作痛,午后與夜間或過性生活后可能加重,常伴有陰虛火旺的癥狀,比如腰酸,舌紅少苔等。
是不是還是有些暈?我們懂你!
下面就是簡單干脆,對癥治療的穴位了。
▼
1
治療所有牙痛的特效穴位:偏歷穴
偏歷穴可以治療各種牙痛,也包括齲齒牙痛哦!
偏歷穴,屬于手陽明大腸經之絡穴,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中指,食指,無名指,小指并起來,其中間為一寸);或兩手虎口垂直交叉,當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所指處有一凹陷,即為此穴。
此穴有清瀉陽明,通調水道的作用。可治療邪熱郁滯陽明經絡所致的頭面五官疾患。可調理肺與大腸兩經經氣,治療兩經病變。此穴還具有祛風除濕,通痹止痛之功,可循經治療腕臂酸痛等癥。
牙痛的時候,在偏歷穴處會感覺有條索一樣的東西或壓痛比較明顯,可每天多揉幾次,每次最少300下。只要把條索給揉散,牙痛就會明顯減輕。
2
上牙痛:胃經
足陽明胃經入上齒中,所以上牙痛多取胃經穴位。其中內庭穴是治療胃火牙痛的良穴。
《靈樞·經別》:足陽明之正,上至髀,入于腹里,屬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上頞,還系目系,合于陽明也。
循胃經梳理可以用敲打,點揉,刮痧等方式進行,遇痛點或結節處應格外留意,多進行按揉。不過,月經期間或有出血癥狀時不適宜按揉。
3 下牙痛: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入下齒中,所以下牙痛多取大腸經穴位。其中合谷穴是很好的選擇。
《靈樞·經別》:手陽明之正,從手循膺乳,別于肩髃,入柱骨下走大腸,屬于肺,上循喉嚨,出缺盆,合于陽明也。
循大腸經梳理方法同胃經,敲打大腸經的時候很好尋找,只要一側手臂下垂,另一側手臂過來敲它,就是敲打大腸經了。
4 智齒疼痛:大杼穴
大杼穴也是治療虛火或齲齒牙痛的良穴。
大杼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為督脈別絡;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的交會穴;又為八會穴之骨會穴。大:小之對;杼:即筘。古稱椎骨為“杼骨”,穴在較大的第一胸椎之旁,故名。
正坐低頭或俯臥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督脈旁開1.5寸(拇指橫紋為1寸)處取穴。
此穴功效為強筋骨,清邪熱。在此穴按揉或刮痧,便可產生治療效果。
5
牙齒晃動:太溪穴
太溪穴也是治療虛火牙痛的穴位,尤其是酉時(下午5—7點)發作或加重的牙痛,通常比較對癥。
太溪穴,足少陰腎經原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取穴時,找內踝最高點與跟腱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可。
此穴功效為清熱生氣,滋陰益腎,壯陽強腰。
你若是會針灸,直接針刺效果最好,若不會針灸,那只能參加我們正安的針灸基礎課了(這個廣告插得好硬)。并不是啦,若不會針灸,用手指或硬物點按的方式也可以達到效果。
當然了,這只能治療牙齒的輕微晃動,若是牙根都快晃出來了,大概就……雖然有些傷感,可是“握不住的沙,就放了吧。”
鉛筆分割線
以上,便是牙痛相關治療方法。
除此以外,憶起那個秋高氣爽,哎不對,霧霾的日子,余大夫還給圍在他身邊,攔都攔不住的,一眾熱情粉絲一一給予了個體治療意見。比如食火要上大山楂丸、心火要泡淡竹葉水、胃火大便走、心火小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