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大學生小李正處在最逍遙的暑假中,生活特別沒有規律,前陣子看歐洲杯天天熬到凌晨三四點,邊看邊喝冰啤酒,近日經常上網玩網絡游戲到深夜,睡覺時又將空調開到20℃猛吹。這不,一起床發現臉不對勁了,一側臉頰動作不靈、嘴巴歪斜。怎么嘴巴就歪了呢?小李百思不得其解地來到醫院。
“像小李這樣的患者,近日特別的多。因為生活不規律、熬夜已經讓身體抵抗力下降,變得容易受病邪攻擊了,加上喝冷飲、空調溫度過低,就容易引起面癱。”重慶市江津區中醫院針灸科主任何偉如是說。
夏季面癱發生的原因
何偉認為,如果不是因為病毒的入侵,面癱一般多發病于冬季,但是由于夏季多開空調的原因,使得夏季患上面癱的人越來越多。夏季得面癱主要是因為空調冷風會侵襲面部微循環,刺激面部神經和血管收縮,影響供血障礙。
從中醫的角度分析,夏季面癱的患者均是正氣不足、陽氣虛弱的人,如果夏季貪涼,一味對著空調口、風扇直吹,就容易讓風邪乘虛而入,引起面癱。所以,夏季面癱,和春冬季面癱不同,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而是各個年齡階段都可能發生的,何偉告訴我們,他曾經就收治過一名剛出生2~3個月的嬰兒,就是因為父母不細心,讓嬰兒在空調底下吹導致的,所以無論是兒童還是青壯年,都不應忽視面癱問題。
夏季面癱用艾灸
何偉指出,治療急性面癱一定要抓緊時間,越早治效果越好,一般來說半個月就能恢復。超過半月,治療難度就增大了。除了面部受涼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應也會引發面癱。像小李這種單純受風導致的面癱治療不難,但如果面癱的病因是病毒感染,恢復起來要慢一些。自身免疫問題引起的面癱,則容易反復發作。
何偉認為,夏季面癱適合用艾灸療法。艾灸療法中最常見的是艾條灸,即用艾葉卷成的細條。艾葉是一種中草藥,具有逐寒濕、理氣血的作用。點燃后,借其溫和的熱力和藥物作用,刺激某些相應穴位,可以起到通經活絡、驅寒除濕、溫中補虛等作用。
它的操作方法非常簡單,即取一根艾條點燃其中一端;一只手拇、食、中三指拿住艾條,對著鏡子找到翳風穴、風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將艾條懸于穴位之上,距離皮膚2~3厘米進行熏烤。以使穴位局部溫熱紅暈,又不致燒傷皮膚為度。每穴灸5~10分鐘,每天1~2次,7日為一個療程。
何偉指出,用艾灸療法治療夏季面癱,是因為艾灸療法不僅有抗感染、抗病毒、迅速消滅病毒抗原的功效,還能夠達到加快面神經根部炎癥吸收和促進受感染的神經細胞迅速恢復活性的目的。艾灸療法避免了針刺的痛苦,無毒副作用,費用低,療效顯著。
如何預防面癱的發生
何偉強調,別以為年輕力壯,陽氣足,不怕冷就一定沒問題。要預防面癱的發生得注意六點:一是空調的溫度一定要控制在26℃以上,風口不能對著自己吹;二是應該避免長時間呆在空調房內,在早上和晚上時,要開窗透氣,而且還要多走動走動,促進整個身體血液循環;三是出了大汗、洗浴后,不要站在走廊、風道、開放的陽臺上乘涼;四是開車、乘車時,不要把窗戶開個小縫直吹,因為這樣的風速更快,威脅更大;五是在睡眠時,不要挨著敞開的門、窗。 總之,不要貪“一時之涼”,應避免不當的乘涼方式。六是每天早晚洗臉時,可用溫熱毛巾敷敷臉,用干凈的手搓搓臉,促進臉部的血液循環,甚至擠擠眉弄弄眼,都能幫助預防面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