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牙癥是指人在睡眠或醒著時有無意識的上下牙齒彼此磨動或緊咬的行為。按時間可分為白天磨牙及夜磨牙,對應為清醒時磨牙及無意識磨牙。磨牙會對自己的牙齒和面部造成一定的影響。磨牙癥現已成為現代口腔科的常見病及多發病之一。用穴位點按療法治療此病有很好的臨床效果。
取穴:合谷、內庭、太沖。操作方法:先用手掌大魚肌按摩穴位至發熱,再用大拇指分別點揉以上穴位各5分鐘,兩側都要按摩點揉。每日2~3次。要堅持治療,才能收效。
按:夜磨牙是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皮質頜骨運行區的部分腦細胞不正常興奮導致三叉神經功能紊亂,三叉神經支配咀嚼肌發生強烈持續性非功能性收縮,使牙齒發生嘎嘎響聲的咀嚼運動。一般分為3型:磨牙型、緊咬型和混合型。人在6歲~13歲都處于換牙期,為適應上下牙齒磨合都會有磨牙現象。但是,過了換牙期的青少年和成人若常有磨牙的現象發生那就是一種病態。常見的磨牙原因有腸內寄生蟲病,尤其是腸蛔蟲病;胃腸道疾病、口腔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如精神運動性癲癇、癔病等;白天情緒激動、過度疲勞或情緒緊張等精神因素;睡前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刺激大腦的相應部位,通過神經引起咀嚼肌持續收縮等等。中醫謂“齘齒”。中醫認為多屬于有胃火、心火或肝風內動或胃腸有蟲等導致。合谷,別名虎口,是人體腧穴之一,屬于手陽明大腸經之原穴,出自《靈樞·本輸》。此腧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解表泄熱的作用。針灸學四總穴歌講“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現代常用于治療腦血管病、高血壓、青光眼、面神經麻痹、癲癇、肋間神經痛、月經不調、下肢癱瘓等。揉太沖穴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生悶氣后產生的反應有疏泄作用。配合太沖穴向行間穴方向推,起消除肝臟郁結的作用。合谷配太沖具有鎮痛、鎮靜、鎮痙,疏肝利膽的作用。合谷與太沖相配稱四關穴,二穴均為原穴,前者為手陽明大腸經,后者為足厥陰肝經。五臟有疾,取之十二原。肝與膽相表里,太沖疏肝利膽,清利肝膽濕熱,理氣止痛,合谷調和氣血,氣調病止。因此肝風內動或心火旺盛等導致的磨牙癥用此二穴定有療效。合谷配內庭具有瀉胃火,降嘔化積滯,理氣止痛之功。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清熱利咽,清炎止痛的作用。內庭為陽明胃經滎穴,具有清熱瀉火作用。所以胃腸二經之熱,本對穴有清瀉之功。如對胃火或火熱之邪導致的磨牙癥及風火牙痛及口腔黏膜糜爛的病人,取本對穴,可起立竿見影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