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是五官科常見疾病之一, 屬于中醫學 “牙宣 ” “齒動搖” 等范疇 [1 ] 。該病高發于 35 歲以上人 群, 是由于感染多種牙周致病菌及其產物后炎癥細胞 侵犯牙周組織, 造成牙槽骨被破壞而導致的牙周支持 組織慢性感染性炎癥疾病。在我國發病率高達 65% ~ 75% [2 ] , 臨床以牙齦出血、 牙周袋形成、 牙齦紅腫痛、 炎 癥反應、 牙齒松動等為主要表現, 嚴重者可出現牙齒脫 落, 對患者外貌美觀和咀嚼造成一定影響。該病發展 緩慢, 病程時間較長, 須選擇有效且安全性高的方法進 行治療。目前臨床治療仍然以西醫牙周基礎治療聯合 口服抗生素為主, 但抗生素存在較多不良反應, 不可長 期使用。康復新液為植物藥制劑, 修復創面能力較強, 還可活化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細胞, 對慢性牙周炎效果 顯著, 茲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 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10 月期間 168 例慢性牙周炎需治療患者, 所有患者均 符合慢性牙周炎診斷標準 [3 ] 。按就診順序分為觀察組 和對照組, 每組 84 例。觀察組中, 男性 52 例, 女性 32 例; 年齡 34 ~70 歲, 平均年齡( 52. 3 ±18. 2) 歲; 病程 4 月至 3 年, 平均病程( 1. 5 ±1. 0) 年。對照組中, 男性 45 例, 女性 39 例; 年齡 32 ~ 67 歲, 平均年齡( 51. 2 ± 15. 9) 歲; 病程 3 月至 3 年, 平均病程( 1. 6 ± 1. 3) 年。 兩組患者性別、 年齡、 病程等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 義( P >0. 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予以全口超聲齦上潔治、 齦下 刮治術和根面平整[山貓超聲波潔牙機( 登士柏公 司) ] , 3%雙氧水沖洗, 上碘酚; 術后再口服阿莫西林 0. 5 g、 甲硝唑片 0. 2 g, 均每日 3 次, 療程為 6 天; 同時 予以 10 ml 0. 02% 氯己定含漱, 每日 3 次, 連續使 用4 周。 觀察組在予以全口超聲齦上潔治、 齦下刮治術及 根面平整, 3% 雙氧水沖洗及上碘酚后, 予以康復新液 10 ml 含漱, 每次 5 min, 每日 3 次, 連續使用 4 周。
1. 3 觀察項目與方法 ①臨床療效: 參照相關文獻評 價臨床療效 [4 ] ; ②癥狀體征觀察 [5 ] : 觀察治療前及治療 4 周后牙周探診深度、 菌斑指數和牙齦出血指數, 隨訪 20 周后附著喪失程度和隨訪 32 周后牙齒松動度。 ③炎癥因子檢測: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試劑盒( 深圳 晶美生物公司) 對齦溝液 hs- CRP、 TNF- α、 IL-8 和 IL-10 水平進行檢測, 具體按試劑盒說明書進行操作, 治療前 及治療后各檢測 1 次。
1. 4 統計學方法 觀察數據采用 SPSS 17. 0 軟件進行 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 x ± s 進行描述, 比較采用 t 檢驗; 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 <0. 05 認為差 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 4 周后,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 96. 4%, 對照組為 76. 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有顯著性 差異( P < 0. 05) , 即觀察組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見 表 1。
表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 例)
組別 n 治愈 顯效 好轉 無效 總有效率( %)
觀察組 84 39 30 12 3 96. 4
對照組 84 15 23 26 20 76. 2
2. 2 癥狀體征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 4 周后, 兩組牙周 探診深度、 菌斑指數、 牙齦出血指數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 ( P <0.05) , 且觀察組各指標均低于對照組( P <0. 05) 。 見表 2。
表 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改善比較( x ± s) 組別 牙周探診深度( mm) 菌斑指數 牙齦出血指數
觀察組 ( n =84) 治療前 治療后
4. 78 ±0. 71 2. 88 ±0. 69 3. 76 ±0. 73
2. 55 ±0. 20 * # 1. 48 ±0. 19 * # 1. 94 ±0. 34 * #
對照組 ( n =84) 治療前 治療后
4. 76 ±0. 65 2. 84 ±0. 59 3. 73 ±0. 68
3. 37 ±0. 41 * 1. 59 ±0. 64 * 2. 82 ±0. 51 *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 P <0. 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 P <0. 05
2. 3 隨訪情況比較 治療后隨訪 20 周時, 兩組牙周 附著喪失均較治療前減少( P <0. 05) , 且觀察組少于對 照組( P <0. 05) ; 治療后隨訪 32 周時, 兩組牙齒松動度 均較治療前降低( P < 0. 05) , 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 P <0. 05) 。見表 3。
2. 4 炎癥因子水平變化比較 治療后, 兩組 hs- CRP、 TNF- α、 IL-8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 P <0. 05) , IL-10 水平 高于治療前( P <0. 05) ; 且觀察組 hs- CRP、 TNF- α、 IL-8 水平低于對照組( P < 0. 05) , IL-10 水平高于對照組 ( P <0.05) 。見表 4。
表 3 兩組隨訪情況比較( x ± s) 組別 附著喪失( mm) 牙齒松動度( °)
觀察組 ( n =84) 治療前 隨訪時 6. 14 ±1. 60 1. 96 ±0. 66 4. 19 ±1. 13 * # 1. 29 ±0. 77 * #
對照組 ( n =84) 治療前 隨訪時 6. 19 ±1. 55 1. 86 ±0. 71 5. 86 ±1. 28 * 1. 83 ±0. 67 *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 P <0. 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 P <0. 05
表 4 兩組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變化比較( x ± s)
組別 hs- CRP( ng/ml) TNF- α( ng/ml) IL-8( ng/L) IL-10( μg/L)
觀察組 ( n =84)
治療前
治療后
12. 31 ±5. 04 5. 37 ±1. 50 13. 50 ±3. 03 2. 87 ±0. 69
4. 89 ±2. 73 * # 2. 54 ±1. 12 * # 7. 48 ±1. 70 * # 6. 74 ±1. 60 * # 對照組 ( n =84)
治療前 12. 26 ±4. 76 5. 43 ±1. 61 13. 43 ±2. 91 2. 82 ±0. 58
治療后 7. 61 ±3. 52 * 3. 92 ±1. 30 * 9. 32 ±1. 91 * 4. 18 ±1. 29 *
注: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 * P <0. 05;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 # P <0. 05
3 討論
慢性牙周炎是由于牙齦及其周圍組織感染黏附于 牙齒表面的微生物群形成菌斑而導致的慢性細菌感染 性疾病。牙周炎致病菌并非只有一種, 而是多種復雜 條件菌種共同作用而來, 厭氧菌比例高達 80% ~ 90% [6 ] 。積累于牙和牙齦間的復雜菌群微生物與特異性宿主防御功能間相互作用, 誘發牙齦紅腫痛等炎癥 反應, 為細菌繁殖提供良好的微環境。同時, 菌斑、 牙 石、 食物殘渣存留及非達標修復體等長時間作用造成 菌斑滯留加重, 細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 炎癥范圍不斷 擴大, 持續加重牙周破壞性。清除牙菌斑等致病菌, 預 防牙菌斑再堆積是治療和防止牙周炎復發的最根本方 法, 對慢性牙周炎的臨床治療具有關鍵性意義 [7 ] 。臨 床上長期采用的最基礎治療方法為潔治治療, 然而因 個體差異性, 個體牙周袋形態差異性較大, 牙體形狀復 雜性高, 造成齦下刮治和刮治面不能完全平整, 殘留炎 癥難以有效控制, 繼而造成基礎治療效果不理想。因 此, 臨床長期以來大多聯合抗生素治療慢性牙周炎, 但 由于該病為慢性病變, 遷延時間長, 長期使用抗生素不 良反應較大, 短期治療又存在易復發、 效果不佳等 不足。
我院經過長期研究發現, 在牙周基礎治療后, 局部 應用康復新液, 既能夠有效改善牙周微循環、 加速牙根 面及牙槽窩肉芽組織增生和血管再生, 促進牙周膜重 建, 有效抗感染、 調節免疫功能, 還能夠避免全身長期 用藥出現的副作用。康復新液提取于美洲大蠊干燥蟲 體, 富含多元醇類、 表皮生長因子及多種氨基酸等活性 物質?祻托乱鹤饔糜谘装Y反應, 可加速肉芽組織生 長, 促進壞死組織脫落, 為組織修復和血管重建提供有 利條件, 同時具有較好的抗感染效果, 消除炎性水腫, 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加快創面愈合, 盡快恢復組織結構 功能, 提高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和機體免疫力 [8 ] ; 康復新 液還能夠有效提高淋巴細胞和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超氧 化物歧化酶( SOD) 水平, 刺激間充質細胞增殖、 分化, 調節人體生理平衡 [9 ] 。慢性牙周炎發病過程中促炎癥 因子和抗炎癥因子失衡, 各類微生物等菌群刺激合成 IL-8, TNF- α 參與炎癥和免疫反應, 并參與慢性牙周炎 整個病程; hs- CRP 和 IL-10 參與該病的發生、 發展和預 后評估過程。本次觀察中, 觀察組治療后 hs- CRP、 TNF- α 和 IL-8 低于對照組, IL-10 高于對照組, 表明在常規 治療基礎上結合康復新液治療慢性牙周炎可有效降低 齦溝液中 hs- CRP、 TNF- α 水平, 升高 IL-10 水平, 緩解 牙周炎性反應癥狀, 起到較好的抗感染和調節免疫 作用。
本臨床觀察顯示, 觀察組的臨床總體療效優于對 照組; 治療后觀察組牙周探診深度、 菌斑指數、 牙齦出 血指數低于對照組, 表明康復新液治療慢性牙周炎能 有效緩解牙齦炎癥癥狀, 改善牙周袋深度, 減少菌斑和 出血; 觀察組隨訪 20 周后牙周附著喪失低于對照組, 隨訪 32 周后牙齒松動度低于對照組, 表明康復新液治 療慢性牙周炎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 對牙周組織再生 和修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許紅苗, 蔡敏秋, 俞誠波. 康復新液治療中重度牙周炎療效觀察 [J]. 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 22( 8) : 626-627.
[2] 符起亞, 張黎, 段莉, 等. 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前后患牙中 IL-6、 IL- 22 及 IL-4 表達水平的研究[J]. 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 19( 1) : 113-115.
[3] 朱富貴. 康復新液輔助治療慢性牙周炎的臨床療效[J]. 黑龍江醫 藥科學, 2013, 36( 4) : 145-147.
[4] Page RC. The microbiological ease for adjunctive therapy for periodontitis[J]. J Int Acad Periodontol, 2004, 20( 6) : 143-144. [5] 聶斐, 劉靜, 熊國展. 康復新液結合中藥辨證治療慢性牙周炎 45 例 [J]. 江西中醫藥, 2015, 12( 46) : 52-54.
[6] 程培紅, 戚向敏, 杜朝霞, 等. 牙周基礎治療聯合清熱解毒中藥合劑 對慢性牙周炎患牙齦溝液中白細胞介素- β 及腫瘤壞死因子- α 水 平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0, 30( 3) : 210-212.
[7] Kurtis B,Tuler M. Gingvial crevicular fluid levels of mom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an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J]. J Periodontol,2015, 76 ( 11) : 1849-1855.
[8] 苗政, 錢家鳴, 李景南, 等. 康復新液對小鼠 唑酮結腸炎的療效及 其機制初探[J]. 胃腸病學, 2012, 17( 8) : 457-461.
[9] 謝青, 李艷靜. 康復新輔助治療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療效及糖化 血紅蛋白與 T 淋巴細胞亞群相關性的研究[J]. 臨床合理用藥雜 志, 2014, 7( 2) : 71-72.
【作者】 陳明銘; 王敏娜; 廖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