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華寺街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實施城市更新,下足“繡花功夫”,讓昔日的城市“銹帶”變身為提升城市品質功能的“秀帶”。經過改造,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煥發生機與活力。
1月13日,記者來到廣華寺街道向中社區電訊小區改造現場,工人們正忙著道路刷黑施工,壓路機械來回壓平道路,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去年9月,社區充分吸收小區居民的呼聲意見,著手進行道路改造、雨污分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并規劃休閑適老空間。
說起住了幾十年的小區,居民龔阿姨說:“以前是臟亂破舊,一下雨道路就會被淹沒。如今環境美了、配套全了,社區廣場、停車位各種公共設施應有盡有,住在這里真舒心。”
電訊小區建于20世紀70年代,歷經50余年,逐漸變得破敗、臟亂,建筑老化、周邊環境臟亂、雨污沒有分流、停車位不夠等問題日益突出,居民生活面臨諸多不便。今年以來,廣華寺街道聚焦群眾身邊的熱點、堵點、難點、痛點問題,從家門口的配套管網改造、道路修復、周邊休閑健身設施提升等“小切口”入手,助力城市提檔升級,讓老居民樂享新生活,從安居走向宜居、樂居。
不僅是向中社區,如今在廣華寺街道的各個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都在火熱開展中。截至目前,廣華寺街道老舊小區改造涉及65個小區、1888棟44759戶,建筑面積385.36萬平方米。目前,廣華片區第二標段名仕花園、工商所、監獄企業機關、四路等4個小區;向中片區標段電訊、建新、向新、向陽等4個小區;江鉆片區標段八達、鉆前等2個小區;石化片區標段客運小區已進場施工。
一個老舊小區的嬗變,折射出一座城市的發展理念。
“我們著眼市民生活中的難點、堵點和向往點開展更新改造,根據居民意見建議,堅持‘缺什么、補什么’,細化改造內容清單,重點完善居住環境、文化體育等配套功能,力求滿足老舊小區居民的居住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廣華寺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