黝黑的皮膚,憨厚的笑容,身著一件有些褪色的黑色短袖。近日,2022年二季度“潛江好人”鄧亞偉這樣出現在記者眼前。
看到記者來訪,32歲的鄧亞偉顯得有些害羞。“我的決定沒有什么特別的,換作別人也會作出同樣的選擇。”和當初答應捐獻造血干細胞時一樣,鄧亞偉的回答鏗鏘有力。
無意舉動成就善舉
時間回溯到2014年10月的一天,鄧亞偉來到江漢油田總醫院獻血。和往常不同的是,在這一次獻血活動中,鄧亞偉加入了中華骨髓庫,許下了專屬于自己的“生命承諾”。
2019年11月,約定不期而至。鄧亞偉接到中華骨髓庫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自己的血樣與一名血液疾病患者骨髓配型成功。“你愿意捐獻嗎?如果愿意,需要做進一步高分辨檢測。”工作人員告訴鄧亞偉無須立即答復,可以和家人商量后再做決定,但他沒有絲毫猶豫便答應下來。
體檢、采集初樣、配型檢測……為了不讓家人擔心,鄧亞偉只告訴了妻子一人。“這只是一點小事,沒必要讓所有人都知道。”
當被問到妻子是否支持時,他滿眼自豪地說:“我老婆也是有愛心的人,她非常支持我,覺得我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生命救助盡顯大愛
一切就緒,接到通知的鄧亞偉前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進行移植前準備。頭疼、惡心……忍過注射細胞動員劑的不良反應后,鄧亞偉迎來造血干細胞的采集。
2021年9月29日,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手術室,鄧亞偉安靜地躺在手術室病床上,他的兩只手臂均插著長針頭,從右臂靜脈流出的血液,經由造血干細胞分離機器分離提取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后,再經由左臂靜脈輸回體內。
經過長達3個多小時的采集,從鄧亞偉體內采集到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在最短時間內輸入了來自廣西的一名10歲小男孩體內,完成了生命的接力。
捐贈過后,鄧亞偉沒有在武漢停留,直接回到了家鄉白鷺湖,繼續自己平靜的“農人”生活,面對嘉獎、采訪,他都一一婉拒。他說:“捐獻不是為了名利,我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不用獎勵也不用宣傳。”
無私奉獻傳遞真情
“誰家蝦苗養殖有難題,或者生活有需要幫忙的,喊一聲他就過來了。”生性憨厚的鄧亞偉從小就有一副熱心腸。多年來,他一直默默用行動堅守著“好人”品德,每當談起他,鄰居們總是贊不絕口。
從2016年養殖蝦苗以來,50畝的養殖規模讓鄧亞偉經歷過諸多風險,也積攢了不少經驗。在提升自身養殖技術的同時,他還經常和同村的養殖戶交流經驗。他說:“我就想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少走彎路。”
“蝦苗銷路受阻的時候,他也會盡自己所能,幫助我們打通銷售渠道。”談及鄧亞偉,村民李大爺連稱“好伢兒”。他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期間,鄧亞偉還主動加入志愿服務隊,參與路口排查、政策宣傳、物資采購和配送等多項工作。
滴滴熱血凝聚不竭真情,累累好事書寫不凡華章。“好伢兒”鄧亞偉用行動傳遞真善,用無私奉獻彰顯無私大愛。獲評“潛江好人”,鄧亞偉倍感鼓舞,他說:“這份榮譽是認可,更是激勵,在以后的生活中,我會繼續嚴格要求自己,努力發光發熱,絕不辜負大家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