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上午,記者從“喜迎二十大”文化和旅游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年,我市先進文化地位持續鞏固,旅游發展底板持續夯實,文化旅游市場持續凈化,體育發展優勢持續集聚,文物及非遺保護工作持續加強,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作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潛江成功舉辦曹禺文化周、湖北省花鼓戲藝術節等國內大型文化活動,常年開展“三送三進”“文藝輕騎兵”“潛江大舞臺”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創作有《河西村的故事》《蝦稻禾》等高精尖的藝術作品,以及花鼓戲、潛江民歌、皮影戲等民間文藝精品。全市23個區鎮處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334個行政村、100個社區實現達標建設全覆蓋,有較為完善的圖書館分館、群藝館分館、基層文聯、文化志愿服務中心等文藝陣地組織,公共文體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率100%。
2017年以來,我市文化領域多次斬獲重量級獎項。浩口鎮獲評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龍灣鎮獲評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市圖書館獲評國家一級圖書館;市群眾藝術館獲評國家一級文化館;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獲得第七屆全國“雙服務”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竹根灘鎮綜合文化站獲得第八屆全國“雙服務”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是我省唯一入選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
2017年,投資2億多元的曹禺大劇院順利竣工并于由保利集團對外運營,總投資5.2億元的市文化中心、總投資8000萬元的潛江革命英雄紀念館預計今年年底竣工。以龍灣考古遺址公園、生態龍蝦城、返灣湖國家濕地公園、興隆生態旅游區、拖船埠等為代表的景區景點,構成了潛江旅游主體骨架。其中,曹禺文化旅游城、龍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功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生態龍蝦城獲評湖北旅游名街和全省首批旅游休閑街區。潛江先后入圍“年度最美中國榜”和“湖北省千年古縣(市)”名錄,被評為100個必駕最美打卡地之一。
以節慶活動為發力點,潛江加快構建曹禺文化、楚文化、農耕文化、龍蝦文化的特色文旅品牌體系,構建立體宣傳營銷渠道,看濕地風景、走健康綠道、品荊楚文化、吃潛江龍蝦、聽花鼓賞皮影等立體式、全方位旅游體驗已成為潛江文化旅游新名片。通過出臺網紅經濟(直播電商)發展扶持政策,打造了生態龍蝦城綜合網紅聚集區、壹中心直播帶貨聚集區、后湖蝦谷360農產品聚集區等三大網紅聚集區,組織開展各類公益培訓、技能培訓、網紅孵化等活動。
潛江不斷完善全市文化旅游市場黑名單管理辦法,嚴格落實車站碼頭非法出版物日常巡查制、演出市場通報制等。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今年累計受理各類審批事項283件,辦結率達100%。相繼開展歌舞娛樂場所專項整治、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專項整治、旅游市場專項整治、掃黑除惡專項整治等,累計出動執法人員7800余人次,檢查文化旅游市場主體3900余家次,查辦案件65起。通過免門票、補貼市場主體等多種舉措,為文旅企業紓困解難,今年截至8月,累計接待游客267萬人次,實現綜合旅游收入19.07億元,預計全年游客可達400萬人次,綜合旅游收入可達28億元。
潛江累計投入約20億元推進市鎮村三級體育公園、健身中心、文體廣場建設,體育設施建設實現全覆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25平方米,超全國平均水平,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群占比達46%;瞄準小輪車成為奧運新增項目的新機遇,與省體育局共建湖北省自由式小輪車運動隊,舉辦了相關國際賽事,成功建設了全國一流的小輪車訓練基地;近年舉辦“潛江返灣湖濕地馬拉松賽”“環中國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國際國內大型賽事活動,培養輸送了奧運冠軍呂小軍、全運冠軍孫露等高水平競技人才。
在文物保護方面,潛江龍灣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龍灣遺址被省政府公布為首批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接受了國家文物局龍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掛牌驗收;對境內革命文物從總體布局、功能分區、項目內容等方面進行詳細設計。投資8000萬元的潛江革命英雄紀念館土建完工,漁洋拖船埠紅色旅游區項目正在推進二期工程,十號湖墓保護展示工程項目爭取到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專項資金。
非遺傳承上,潛江燈會喜獲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增至5項,省級非遺保護項目23項,市級非遺保護項目123項,走在全省縣級前列,全市非遺傳承基地增至14個。
2019年全市機構改革后,市文旅局承擔全市廣播電視行政管理及公共服務職能。竹根灘鎮綜合文化站站長邵樂鈞作為全省唯一一個鄉鎮文化站長,榮獲“全國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21年,我市完成應急廣播(一期)建設工作,包括全市6個農場和城區園林、泰豐街道38個社區,共有點位1087個,覆蓋人口約50萬。疫情期間,潛江廣電“村村響”應急廣播的運用經驗被全省推廣。目前,我市廣電綜合執法監管平臺也即將完工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