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九次大督查發現的60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其中,我市“打造‘蝦-稻’特色產業鏈構筑現代農業發展高地”這項典型經驗做法榜上有名。
21年前,積玉口農民劉主權在拋荒的低湖田中投下一把蝦苗,蹚出了我市產業發展的一條新路子。經過20多年的探索發展,我市已形成集科研示范、選育繁育、加工出口、餐飲服務、冷鏈物流、節慶文化于一體的蝦-稻全產業體系,全市蝦-稻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突破600億元,帶動20萬人就業增收、2萬人脫貧致富。
如今,潛江蝦-稻產業風生水起,小龍蝦供不應求,生態稻米受市場追捧,農民的米袋子更豐,錢袋子更鼓……蝦-稻產業成為農民致富產業、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糧食安全支柱產業。
“一只蝦”拓展增收空間
金秋時節,小龍蝦已潛到水底,不見蹤影,偶見片片漣漪彰顯著活潑又旺盛的生命力。
在因“華山經驗”而聞名全國的趙腦村,56歲的養殖戶倪宗善終于歇了一口氣:一年中最重要、最忙碌的時候已經過去,剩下的時間主要是田間管理。
趙腦村的“蝦稻共作”模式始于2012年6月,華山公司與585戶村民達成土地流轉協議。該公司以40畝左右為標準田方,整理出適合“蝦稻共作”的260個生產單元,再向村民發包,期限5年。
倪宗善是村里的第一批承包戶。“兩季蝦一季稻,每年都有8萬元以上的收入,生活越過越紅火。”說起承包后的生產生活,倪宗善的幸福感溢于言表。這兩年,他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又將養殖模式從“大養蝦”升級到“養大蝦”,僅一季蝦就是原來一年的收入。
種養方式升級帶來的是產量提升、收入倍增。據測算,“蝦稻共作”模式畝平產小龍蝦170公斤以上,產水稻600公斤左右,畝平純收入5000元以上。目前,我市“蝦稻共作”面積達85萬畝,其中高標準萬畝基地13個、千畝基地70個。
“一袋米”繪就富民新圖
遍地金黃糧滿倉,碩果累累收耕忙。眼下,我市各地迎來了水稻豐收的季節,收割機和運輸車輛的轟鳴聲在田間地頭奏響了豐收的交響曲。
“你看這谷子粒粒飽滿,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呢!”9月29日,在運糧湖管理區逐云合作社,負責人龍云看著顆粒歸倉的水稻喜笑顏開。今年是合作社與湖北蝦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第5年,他一鼓作氣將蝦稻田面積擴大到5000畝。
這底氣來自潛江蝦稻“三品一標”提升行動計劃。今年初,我市出臺一系列補貼措施、優惠政策,推進蝦稻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倡導糧食加工企業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形式,發展優質蝦稻的訂單生產。
“我們的稻谷都是訂單收購,畝平可增收100元至400元。”龍云告訴記者,合作社所有的種苗都是由公司免費提供,在國家糧食保護價基礎上加價收購,他們只愁種不愁銷。
“有政府的支持,我們的訂單種植特別受歡迎,今年已經增至12萬畝以上,其中市外約5萬畝,鏈接合作社、農戶逾6000家。”湖北蝦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介紹,該公司專注綠色、生態,打造高端糧食品牌。目前“蝦鄉稻”系列品牌大米已進入廣州、上海等地超市,每公斤零售價最高27.6元,均價15.6元,比普通稻米價高出數倍。
為推動蝦稻穩步前行,我市成立蝦稻大米行業協會,圍繞發展蝦-稻產業、打造“潛江蝦稻”公用品牌、整合“潛江蝦稻”大米資源等方面開展服務和監督,讓產業健康發展。同時,積極培育巨金米業、蝦鄉食品、春景農業科技等一批大米加工龍頭企業,創立了“蝦鄉稻”“水鄉蝦稻”等蝦稻米品牌,先后榮獲“中國好糧油”“湖北名牌產品”“荊楚好糧油”等稱號,相關產品銷往全國18個省市。
“一條鏈”成就幸福產業
旅游及民宿產業是我市發展小龍蝦產業全產業鏈中的關鍵“一鏈”。得益于小龍蝦特色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獨特的水鄉風光,由小龍蝦帶動的鄉村旅游持續火爆,生態優美的后湖管理區莫嶺村聲名遠播,游濕地、觀候鳥、品龍蝦、享田園,一站式的鄉村生活體驗已成為莫嶺村特色旅游產品,逐漸成為全市乃至全省鄉村旅游熱門目的地。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山水間的家》欄目組就走進莫嶺村,主持人撒貝寧、北大教授趙冬梅以及影視演員閆妮組成的山水小分隊,沉浸式打卡美麗的蝦稻之鄉,體驗水鄉園林“美色”。
莫嶺村村民彭亮秀就是民宿“大軍”中的一員。2019年,55歲的彭亮秀和家人商量后,加入了當地民宿“大軍”,每年的收入20萬元至30萬元。“雖然辛苦,但是收益很不錯,對以后的經營也充滿信心。”彭亮秀信心滿滿地說。
近年來,我市深入挖掘“潛江龍蝦”文化與內涵,先后建設了興隆生態旅游區、拖船埠紅色旅游景區、星期8生態農業公園等一批鄉村旅游景區,引導開發了釣蝦品蝦、水果采摘、農耕體驗、農家餐飲、精品民宿等系列鄉村旅游產品。2020年,莫嶺村返灣湖自駕旅游線路入選國家體育總局、文旅部當年“國慶黃金周體育旅游精品線路”;2021年,“湖北旅游名街”潛江生態龍蝦城最大日游客接待量突破10萬人次,全市鄉村旅游接待人次達到289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18億元,各項數據達到歷史最高峰,小龍蝦成為全市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的頭部要素和C位品牌;2022年,潛江吃蝦賞花之旅線路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的“鄉村四時好風光——春生夏長萬物并秀”全國鄉村旅游春季精品路線。
……
養“蝦”有“稻”,致富有方。潛江蝦-稻產業,正以昂揚的姿態,邁出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