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記者從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關于確定3家旅游景區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的公告》中獲悉,經相關市文化和旅游局推薦,省文化和旅游廳按程序組織綜合評定,潛江市漁洋鎮拖船埠紅色旅游景區被確定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拖船埠村位于潛江市東南20公里,地處潛江、仙桃、監利三市交界處,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村、歷史古街村、特色“口子村”,距今有1300多年歷史。
據介紹,唐朝初期,拖船埠作為荊襄重要戰略要塞,被唐王李世民選定為屯兵駐軍之地,并親率重兵指揮于此,揮師南下,平定荊襄,完成統一大業。李世民登基后,以示紀念,委派尉遲恭修建了祖師殿、魯公廟,從此四面八方的香客慕名而來,此地便成為盛極一時的佛門圣地。明朝時期,朱元璋派重兵于此、攻打陳友諒老家,經歷大小戰役無數,后修建東岳禪寺,古跡至今保存完整。清朝時期,拖船埠四面湖泊星羅棋布,水上交通四通八達,吸引商賈云集,店鋪林立,鼎盛時期,街有戲樓、飯館、旅社、肉鋪、糧行等商戶100余家,人口達5000多人,成為當時潛江著名的兩大商貿古集鎮之一,因造船修船聞名天下,故名“拖船埠”。
大革命時期,湖北中共黨員婁敏修奉董必武的指示,回到農村發展黨組織,拖船埠因厚重的人文歷史、豐富的物產資源、獨特的地理優勢,被選定為紅色革命火種傳播地,星星之火從拖船埠燃燒到荊楚大地,鑄就了潛(江)仙(桃)監(利)革命歷史上“八個第一”:1924年7月潛江第一批共產黨員誕生,1924冬成立潛江第一個黨小組,1925年冬成立潛江第一個農民協會,1927年12月整編完成潛江境內整編的第一支正規軍——工農革命第五軍,1928年1月湘鄂西第一個邊區紅色政權——沔西區蘇維埃政府在拖船埠成立,1928年11月第一個中共潛江縣委在拖船埠“劉天昌”商號成立,1930年2月第一個潛江縣蘇維埃政府成立,1930年春開辦潛江第一所列寧小學。拖船埠成為潛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源地、湖北省重要的紅色搖籃地之一,大批先烈在這里拋頭顱、灑熱血,賀龍、錢瑛、廖詩權、胡幼松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下了光輝足跡,331名烈士獻出了寶貴生命。
近年,拖船埠村以紅色文化為核心,依托革命舊址,結合鄉村自然風光和特色農業,融入地方民俗文化,建設了紅色文化主題老街,以及河道、紅色紀念廣場、稻田公園、吊橋等一批旅游景點,配套建設多家地方特色餐飲店、特色旅游商品購物店,以及特色民宿,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購、娛全方位服務。
在推進拖船埠由紅色美麗鄉村向紅色旅游鄉村發展以來,省市內外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普通游客紛紛來此開展愛國主義實踐教育、黨員學習教育、團建活動等,有效激發全民愛黨愛國情懷。
2021年4月,該村被省委組織部選定為全省紅色美麗村莊試點,2022年2月被中組部選定為全國紅色美麗村莊試點,2022年3月被省文化和旅游廳評為賞花網紅打卡點,2022年9月被納入湖北省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試點村。
如今,拖船埠村正面臨著試點政策密集扶持、紅色潛力加速迸發等多重機遇疊加,拖船埠村容村貌迅速蝶變,一步步實現令人翹盼的新氣象。未來,該村將以“共同締造”理念繼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著力打造紅色教育基地、生態科普基地、拓展訓練基地、鄉村旅游基地,讓游客到拖船埠享受沉浸式體驗,全力推進拖船埠美麗鄉村向旅游村莊升級發展,讓廣大村民洋溢出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