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潛江,科技創新讓這個春天更有活力。
走進位于王場鎮的新億宏有機化工有限公司,企業正瞄準首季開門紅,開足馬力擴大生產。
企業良好發展態勢得益于去年在技術攻關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去年,企業針對氯化芐、苯甲醇的生產工藝進行優化,重點做好新項目氯化芐產業鏈,使裝備水平不斷提升,產能得到更大發揮。
而技改后,新億宏公司氯化芐車間主要產品氯化芐的物料能耗大幅下降,每年節約生產成本達220萬元,產能從最初的每月2000噸提升到5500噸,全國排名第一。
技術攻關突破“卡脖子”的難題,發展就能躍上新高度。
在澤口街道,孚諾林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孚材料科技攻關持續進行,目的是不斷提升該材料的使用性能。
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孚材料更新換代很快,黃金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因此需要不斷攻關,才能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力。
企業因科技創新不斷成長壯大,其釋放出的動能遠不僅在企業。
回顧過去一年,科技創新在潛江結出累累碩果,不斷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52.3億元、同比增長5.2%,占GDP比重為17.2%。晶瑞科技微電子專用異丙醇獲批國家集成電路產業重大專項,江漢石油工程公司的研發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江漢鉆具參與武漢大學提名的合作研發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當前,我市正深入實施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這些都需要通過科技力量來支撐。為此,我市高位部署聚力科技工作推進,全市科技創新環境更加優化。僅去年,市委、市政府圍繞省委、省政府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的決策部署,投入2億元高標準建設潛江科創中心,進一步提升我市科技創業孵化能力和水平;出臺《潛江市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的若干措施(試行)》,為科技創新提供良好政策環境。
“今年,我們要以奮力爭創國家創新型縣(市)為總抓手,力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4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56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170億元、占GDP比重18%以上。”在日前召開的全市科技工作會上,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我市將加快建設以國家高新區為載體的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以光電子信息為主導的武漢都市圈產業協同發展樣板區,以綠色低碳為底色的國家級綠色化工循環發展示范基地,以打造中國小龍蝦第一市為核心的鄉村振興示范區,以科學定位促精準布局,努力走出一條適合潛江實際的創新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