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祭祀節日,也是我們緬懷先人、寄托哀思的時刻。隨著清明節的臨近,潛江各公墓、陵園陸續迎來掃墓的市民。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市民在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綠色環保、文明祭掃的新風尚。
3月29日上午,記者走進潛江紫云公墓,看到墓區門口張貼著“禁用塑料花祭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等宣傳標語,擺放著《關于全面禁用塑料祭祀用品的公告》展板,在園區的便民站擺放著鮮花和其他環保祭品供市民選擇,引導市民進行文明祭掃。
記者看到,前來掃墓的市民大多選擇了鮮花、綠植、絲帶等環保祭品進行祭掃,以此表達對先人的敬仰和懷念。
市民張女士和親人一起來到先人的墓前,手拿一束菊花。她告訴記者,她已經連續幾年用鮮花來祭掃了。“我們要倡導文明祭祀、樹立文明新風尚,用鮮花不僅更能體現對先人的敬意,而且也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火災隱患。”張女士表示。
市民何先生走到父母的墓前,以絲帶寄哀思。系上絲帶后,他雙手合十、恭敬地鞠了一個躬。“祭掃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心意。用絲帶祭掃取代香蠟、紙錢等傳統祭品,既美觀又文明,又能響應文明祭掃、綠色祭掃的倡導。”何先生說。
紫云公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隨著創文工作的深入開展,市民文明素質與安全意識得到提升,現在市民都采用買鮮花、栽種綠植、清掃墓碑等方式寄托哀思、禮敬故人。這樣既環保、實惠、又美觀,而且沒有安全隱患,營造了文明祭祀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