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行走在白鷺湖管理區肖橋辦事處,放眼望去,一條條寬闊平坦、干凈整潔的鄉村公路縱橫延展,兩側綠樹成蔭,草坪之上株株嫩綠的細苗正茁壯成長,藍天白云、花香蛙鳴,扮靚了鄉村“顏值”。
“路修平整了,我們出行更便利了。”“道路兩旁植樹又種草,環境變得非常舒心。”……群眾你一句我一嘴,談論著當地的新變化。
“今年年初以來,我們積極改善人居環境,清理河道雜草、栽種馬尼拉草皮17899平方米、栽種法國梧桐樹274棵、安裝路燈75盞……全力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鄉村美景。”肖橋辦事處黨委副書記官國運向記者介紹道。
近年來,肖橋辦事處積極改善人居環境,投資620萬元實施了肖橋電排河生態環境改造亮化工程,加寬、刷黑、綠化四隊門前公路1300米,并桿整改電信線路750米,進一步為群眾創造宜居生態生活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在景美、在人和,更在群眾腰包鼓。
4月正值小龍蝦豐收黃金時期。一望無際的蝦稻田間,肖橋辦事處7組農工歐陽秋紅正劃一葉扁舟,向著水美草肥的蝦稻田中央駛去。隨著排排地籠被撈起,一只只活蹦亂跳的小龍蝦躍出水面,與藍天碧水繪就春收美景。
“家里25畝田,正月初八就下了地籠,每畝地5個地籠,2天一收,日均收益在2000元,最高時日收益在5000元以上,生活變得富足有余。”歐陽秋紅告訴記者,2014年前,她家主要以種植棉花維持生計,此后在白鷺湖管理區的資金、政策雙項支持下轉型養蝦,2016年收支持平、2017年開始受益。如今,蝦稻種養年效益可達8萬元,畝均在7000元。“今年小龍蝦市場行情好,收益非常不錯,預計5月下旬第一季蝦收蝦結束。”歐陽秋紅說。
近年來,該辦事處積極探索“蝦稻共作”、“蝦藕蔬”種養模式等富民方法。截至2022年年底,蝦稻田共計1.1萬畝,帶動本地農工創業就業400余人,人均收入達3.2萬元。
官國運表示,接下來辦事處將圍繞“亮”字做文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亮起來”;以電排河為依托、二渠河為紐帶的人居環境整治“亮起來”;高效農業發展與農工經濟收入“亮起來”;植樹造林綠滿肖橋“亮起來”,為將肖橋打造成白鷺湖管理區的形象展示區和功能拓展區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