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濃濃,水鄉大地春耕熱潮涌動,廣袤田野上一幅生機盎然的繁忙景象。
今年以來,我市搶抓農時開展農業生產,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保障農資供應、技術服務進村、化解生物風險等多種形式,把新技術、新品種推廣到家家戶戶,全力鞏固和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全年糧食增產、群眾增收,進一步保障糧食安全,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農田提標準糧田變“良田”
近日,走進老新鎮高標準農田現場,只見挖掘機振臂揮舞,腳下的土壤松軟透氣,交織的溝渠整潔實用,縱橫的田塊整齊劃一。
“這是數月來施工人員平整土地、修繕道路、疏挖溝渠的成果。”老新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建成后,將形成路相通、渠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真正實現讓糧田變“良田”。
隨著大批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強農”效應十分突出,我市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有了明顯改善,耕地質量得到了大幅提高。目前,我市正推進2022年9.1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積極謀劃2023年建設和改造提升項目7.15萬畝。
高標準農田建一片、成一片。漫步田間,道路寬闊筆直,田邊隨處可見氣象監測設備、排灌系統。
“以前到處坡坡坎坎,農機拐個彎都難。現在改造成高標準農田,澆地容易了,全部機械化作業,成本下降了一大截。”老新鎮種糧大戶蔣代政樂呵呵地說,多虧了黨的好政策,現在效益大幅提升。
機械來助力良技護“糧計”
在熊口鎮,工廠化育秧基地正在熱火朝天的忙碌中,每天都有幾千盤秧苗進棚,準備迎接春日的陽光。
在王場鎮,數臺無人機來回穿梭“戰病蟲”,助力小麥油菜增產增收。
在總口管理區,一臺臺播種機正在快速進行玉米播種,技術人員在一旁指導服務。
在運糧湖管理區,農技人員正在查看作物長勢,指導農戶保墑、施肥、除草,做好病蟲害和極端天氣應對。
……
農業機械助力,農技人員支招。眼下,我市充分發揮農業機械“主力軍”作用,組織各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搶抓農時開展農業生產,全力保障糧食安全,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農忙景象。
“截至目前,全市小麥、油菜病蟲害已完成防治134萬畝次。”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自2020年實施油菜輪作試點項目以來,我市油菜面積從近20萬畝發展到26萬多畝,帶動油菜擴種效果明顯。
糧袋子充足,菜籃子豐富。“我市一季度蔬菜播種面積6.43萬畝,收獲產量26.99萬噸,主要以越冬蔬菜為主,正分批采摘上市。”該局農技工作人員表示,通過大力推廣蔬菜“三減三增”技術,推廣機肥+水肥一體等綠色生產新技術,實現了高產、優質、低耗、綠色、高效化,確保蔬菜產業健康發展,穩定“菜籃子”市場有效供給。
農資供應足生態屏障牢
時值春耕備耕時節,我市盯緊農資市場供應需求,全面做好化肥、種子等農資儲備、供應工作,打好農資供應保衛戰。
近日,記者在浩口鎮一家農資店內看到,各類農資儲備充足、擺放整齊有序,主要以復合肥、有機肥、飼料為主。據了解,該鎮10萬公斤種子、1500噸化肥、15噸農藥已經到位,對假種子、假化肥、假農藥的整治行動也正在進行。
4月以來,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多部門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整治行動,針對飼料、獸藥、種子、肥料、農藥五大農資領域,開展檢打聯動、拉網式巡查。
“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農民春耕用上‘放心種’‘放心肥’‘放心藥’。”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執法人員表示,整治行動共出動執法人員384人次,檢查農資經營門店和企業356家,抽檢水稻種子樣品28份,立案查處農資類案件5起,無一例涉嫌犯罪假劣農資案件。
與此同時,另一場“戰役”也悄然打響。
3月以來,市農業農村局進村入戶,扎實推進口蹄疫、禽流感、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檢測各項工作,科學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防范和化解生物安全風險。目前,春防工作積極開展,將確保免疫密度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70%以上。
防范外來生物入侵也是保障生物安全重要一環。該局設置踏查點239個、標準樣地122個,已發現外來入侵植物44種,外來入侵動物3種,外來病蟲害18種。通過普查,基本摸清了外來入侵物種概況,建立了外來入侵物種資料檔案,為科學防控外來物種入侵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
糧安則國安。“我們將持續推進糧食安全、農產品穩產保供、農資市場監管整治、防范重大動物疫病和生物入侵等方面工作,力爭創建一個糧袋足、菜籃滿、市場穩、生態佳的新安全格局,用‘糧食安全’書寫現代農業新畫卷。”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