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2022武漢都市圈城市融合指數評估報告》發布,從規劃同編、交通互聯互通、產業協同、開放合作、生態環境共保聯治等八個方面,對武漢周邊鄂州、黃石、孝感、黃岡、仙桃、咸寧、潛江、天門8個城市與中心城市融合的情況進行了評估排名。
作為武漢都市圈的一員,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融入武漢都市圈工作,把融入武漢都市圈工作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確立了“融入都市圈、建設示范區、沖刺五十強”的戰略定位。
247省道潛江漢江大橋通車運行,實現“天、潛”變通途;澤口碼頭陸域堆場順利開工,水運市場開拓蓄勢待發;318國道、240國道、322省道、350省道等國省干線改擴建項目穩步推進,干線路網結構功能持續優化增強……
如今,潛江與都市圈各城市交通同網更加緊密,高速公路主要依托漢宜高速、棗石高速聯入武漢都市圈高速路網,國省干線已實現了與圈內城市互聯互通;依托漢宜高鐵、江漢平原貨運鐵路、金澳科技鐵路專線等鐵路網,融入圈內城市鐵路客貨運輸網。
而在科技同興上,我市也積極向武漢借智,10名在漢高校院所專家教授到我市企業駐點服務,7家企業與在漢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企校聯合創新中心,2家企業與在漢高校院所教授成立專家工作站。目前,全市已擁有5家專家工作站和1家院士工作站,21家企業引進轉化在漢高校所院的科技成果25項,1家企業與武漢紡織大學簽訂技術委托開發協議。
向武漢追“光”,與武漢同“芯”。近年來,我市共引進“光芯屏端網”配套產業項目26個,總投資額210多億元,“光芯屏端網”配套產業產值已突破300億元,稅收突破6億元。潛江關鍵電子材料產業集群入選全省首批9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潛江高新區光電子產業入選全省25個創新型產業集群。“光芯屏端網”配套產業已成為潛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變量”和“增量”,產業同鏈更加互補。
融入武漢都市圈,民生同保更加便捷。記者了解到,我市共推進三批合計400多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圈內通辦”,并在湖北政務服務網公示公開,通辦事項涉及住房公積金、民政、醫保、人社、戶籍、出入境、交通運輸等20個高頻應用領域,去年完成異地辦理1200余件,民生事項辦理更加便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