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路修得又寬又平整,我們的蝦子運進來、輸出去都只需要十幾分鐘,再也不用肩挑手提了。”24日一大早,蝦農向安軍拖著蝦苗,駛過積玉口鎮柳剅村“四好農村路”時說道。
該村黨支部書記姚祖輝介紹,柳剅村現有耕地3560畝,以前因為道路又窄又爛,運輸極其不便,村民養蝦熱情并不高。如今,全村修建2.4公里“四好農村路”,路面由原來的3.5米擴寬到了6.5米,三條主要道路也進行了拓寬和硬化。交通便捷了,蝦稻面積由原來的800畝擴大至2800畝,還帶動了蔬菜、葡萄等特色種植產業,促進全村經濟發展。
一條寬廣的柏油馬路將借糧湖串聯起來,搖身變成旅游觀光路,紅黃藍三條彩色中心線尤為亮眼。近年來,積玉口鎮依托良好的交通條件,打造以借糧湖千年漁耕文化和現代農業體驗式旅游相結合的漁耕樂園,將原有獨立的農耕文化景點與“蝦稻共作”模式進行有機串聯,變田園為游園、變農房為客房、變產品為商品,實現連片打造農旅融合發展精品示范片區的美好愿景。
潛江市自2018年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以來,以打造產業致富路、鄉村振興路、美麗生態路為重點,累計投入15.4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34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危橋101座,創建全省美麗農村路656公里,不斷將“四好農村路”延伸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神經末梢”,全市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達3513公里,形成了以干線公路為骨架、縣鄉公路為動脈、通村公路為紐帶的循環公路網。
依托暢達的農村公路循環路網,我市已建成城鄉農村物流配送中心1個(占地面積6600平方米),鎮級農村物流服務站16個、市域鄉鎮覆蓋率100%,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175個、市域行政村覆蓋率52.39%,實現了“市級中轉、鄉鎮級分撥、村級配送”功能,方便了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
全市90萬畝小龍蝦憑借暢達便捷的農村公路網,沖上高速,跨過江河,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蝦-稻綜合產值過600億元;返灣湖濕地景觀走廊、高石碑騎游觀光道、熊口小龍蝦經濟帶、龍灣章華臺遺址旅游帶等特色旅游品牌構建出交旅融合發展新格局。
今年,潛江在全省“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效考評中,總分和單項得分均居全省第一。作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全國試點,通過大力踐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和政府考核,形成了以“專群結合”“信息化管養”等為特色的農村公路管養“潛江模式”,構建了“權責分明、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農村公路管養體系,農村公路路況水平、管養能力、服務效益均得到顯著提升。后湖管理區、高石碑鎮、運糧湖管理區、熊口管理區、積玉口鎮等5個鄉鎮先后獲評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全市“四好農村路”建設逐漸從區域示范引領向全域達標跨越式發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