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灣鎮:奏響農業高質量發展“交響曲”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在龍灣鎮,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一幅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畫卷徐徐鋪展。
循環農業:綠色與效益共舞
走進市紅億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豬養殖基地,只見智能化飼喂系統有條不紊地運行著,環控智能化設施精準調控著環境,讓這里的生豬養殖充滿了科技感。
該公司負責人李青城介紹:“這里是全市最大的仔豬供應地,目前存欄母豬4200頭、仔豬7000多頭,去年出欄仔豬8萬頭。”
誰能想到,這里曾被環境污染問題深深困擾。但自2020年智能化投產以來,情況發生了巨大轉變。
“我們配備了先進的環保智能化設施。”李青城邊走邊說,“不僅實現了污水處理,還將沼液還田到120畝葡萄園,化作有機肥料,促進微生物生長。”
在這里,循環農業不僅實現了綠色發展,更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記者看到沼氣池旁的電表數據不斷跳動,李青城說:“豬糞沼氣池還能供能生產發電,每年能省電費30多萬元。”
共享農業:田園里的增收曲
來到鄭家湖村草莓采摘園,一片熱鬧景象。不少游客手提籃子,在草莓叢中精挑細選,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今年才開園,產量不算太高,但也吸引了很多游客,春節期間一天都沒休息。”該村黨支部副書記皮定學笑著說。
大棚內,村民李全英手腳麻利地采摘著草莓,她告訴記者:“我每年可以在這里做幾個月的工,一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可好啦!”
“這個草莓園是村里的集體經濟,預計每年能產生7萬元的收入。”皮定學在一旁補充:“不僅如此,從9月到次年4月,也為40多位村民提供了做工機會。”
這個采摘園盡管產量有待提升,但共享農業的模式已然展現出強大的活力。游客們在這里享受采摘的樂趣,村民們也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示范基地:引領產業新方向
位于凍青垸村的市小龍蝦產業技術“四季有蝦”示范基地里,挖土機轟鳴作業,工人們緊張有序地開溝、安裝防逃網,為即將到來的養殖季做準備。
該村黨支部書記朱常清站在基地中,滿懷信心地介紹:“這里有800多畝,40多個池子,涉及30多戶。采用全新育養分離模式,通過環境控制、精準營養供給和人工誘導繁育技術,3月放苗后,能實現四季收獲。”
曾經,這里是傳統的精養池,一年只有兩季產出,蝦的規格不定,一畝收益最多5000元左右。而如今,四季養大蝦的模式讓畝均收入大幅提升,最高能達8000元,畝均增收3000元左右。
“不僅如此,我們這個示范基地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朱常清接著說,“它將形成示范片,把成功的養殖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周邊農戶,帶動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龍灣鎮農辦主任許承寶表示:“我們將錨定蝦-稻產業‘1+N’發展新路徑,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拓展。同時,積極推廣先進的養殖和種植模式,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助力鄉村振興。”
循環農業:綠色與效益共舞
走進市紅億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豬養殖基地,只見智能化飼喂系統有條不紊地運行著,環控智能化設施精準調控著環境,讓這里的生豬養殖充滿了科技感。
該公司負責人李青城介紹:“這里是全市最大的仔豬供應地,目前存欄母豬4200頭、仔豬7000多頭,去年出欄仔豬8萬頭。”
誰能想到,這里曾被環境污染問題深深困擾。但自2020年智能化投產以來,情況發生了巨大轉變。

在這里,循環農業不僅實現了綠色發展,更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記者看到沼氣池旁的電表數據不斷跳動,李青城說:“豬糞沼氣池還能供能生產發電,每年能省電費30多萬元。”
共享農業:田園里的增收曲
來到鄭家湖村草莓采摘園,一片熱鬧景象。不少游客手提籃子,在草莓叢中精挑細選,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今年才開園,產量不算太高,但也吸引了很多游客,春節期間一天都沒休息。”該村黨支部副書記皮定學笑著說。
大棚內,村民李全英手腳麻利地采摘著草莓,她告訴記者:“我每年可以在這里做幾個月的工,一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可好啦!”
“這個草莓園是村里的集體經濟,預計每年能產生7萬元的收入。”皮定學在一旁補充:“不僅如此,從9月到次年4月,也為40多位村民提供了做工機會。”
這個采摘園盡管產量有待提升,但共享農業的模式已然展現出強大的活力。游客們在這里享受采摘的樂趣,村民們也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
示范基地:引領產業新方向
位于凍青垸村的市小龍蝦產業技術“四季有蝦”示范基地里,挖土機轟鳴作業,工人們緊張有序地開溝、安裝防逃網,為即將到來的養殖季做準備。
該村黨支部書記朱常清站在基地中,滿懷信心地介紹:“這里有800多畝,40多個池子,涉及30多戶。采用全新育養分離模式,通過環境控制、精準營養供給和人工誘導繁育技術,3月放苗后,能實現四季收獲。”
曾經,這里是傳統的精養池,一年只有兩季產出,蝦的規格不定,一畝收益最多5000元左右。而如今,四季養大蝦的模式讓畝均收入大幅提升,最高能達8000元,畝均增收3000元左右。
“不僅如此,我們這個示范基地還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朱常清接著說,“它將形成示范片,把成功的養殖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周邊農戶,帶動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龍灣鎮農辦主任許承寶表示:“我們將錨定蝦-稻產業‘1+N’發展新路徑,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拓展。同時,積極推廣先進的養殖和種植模式,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助力鄉村振興。”
2025-02-17 關注: 來源:潛江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