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產品“走出”生產線,其產出的廢水廢料何去何從?
在潛江,有這樣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能讓成分復雜的廢水經過層層“魔法”,變成生產所需的原材料,進入下一輪循環使用中,延伸出一條綠色新質生產線。
夏日炎炎,記者來到位于王場工業園區的永紹科技公司。
只見一輛輛裝載廢水的罐車排隊有序駛入廠內,工作人員全副武裝,攀爬上車逐一對廢水進行初檢及分類,引導車輛進入不同的處置區。
此時,公司檢驗室里,化驗員呂曉佳正對已抽取的樣品進行成分分析、濃度檢測。
“這批是從武漢運來的廢液,含氟量為174400mg/L,是國家允許排放標準的87200倍。”呂曉佳介紹,經過他們的工藝處理濃度可降至0.36mg/L,這是國家標準的六分之一。
這項工藝水平在我省已是首屈一指,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
該公司總經理王秋瑋告訴記者,作為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企業、全省唯一的含氟廢水處理企業,他們公司年處理能力可達6.5萬噸,業務范圍輻射全國。今年一季度,該公司為長江存儲、長飛光纖、武漢新芯等公司處理氫氟酸廢液就達1.58萬噸。
然而,永紹科技的發展之路并非坦途。
“我們最早就是一家化工企業,因生產氟化鋁過程中產生的含氟廢水無法處理達標,被關停整改。”王秋瑋說,一夜之間,企業站到了生死存亡的關口。
廢水去哪里?企業怎么辦?當時,企業負責人力排眾議,做出了關鍵的抉擇——轉型!走科技環保型的發展道路,專攻含氟廢水的處置。
從“制污”到“治污”,是一次次科技創新的淬火歷練。
為解決含氟廢水的處理問題,永紹科技把目光轉向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科研人員的指導下,公司組織技術人員開展科技攻關,終于將含氟廢水濃度降到了0.36mg/L,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而這項“氟化鋁工業含氟廢水的處理、利用及其配制方法”專利技術,后來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潛江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廢水里“淘金”的永紹科技,很快也嘗到了科技創新帶來的紅利,企業快速壯大,規模效益逐年攀升,由原來占地5畝的小廠,擴建成占地200多畝的大企業。眼下,永紹科技的“朋友圈”逐步擴大,客戶紛至沓來。
“企業生產過程中,每年會產生1000噸左右含氟廢水,能否有效處置,實現達標排放,是關乎企業正常生產的關鍵因素。”菲利華融鑒公司總經理陳友杰表示,當初公司選擇落戶在王場工業園,就是看中了永紹科技這個國內非常專業的含氟廢水處理企業,能為他們高效、低成本地處置好廢液。
從“痛點”到“賣點”,永紹科技還將目光投射到微電子產業園企業所需上。
“因為省內沒有相應處置能力,比如京東方的有機溶劑一直都是送往安徽進行處置,運輸成本及風險都較大。”王秋瑋告訴記者,去年起,他們啟動了處理有機溶劑的新裝置建設,目前設備已全部安裝到位,今年8月將進行試生產,預計年底全面投產。
采訪中,王秋瑋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原本需求企業處理有機溶劑每噸需花費約3000元,而送來永紹科技處置,我們不僅不收取處置費用,還能通過工藝將有機溶劑加工成永紹科技所需原材料,實現每噸1萬元的收益。“對產業鏈上的企業來說,循環利用是多贏。”他說。
企業間小循環也帶動了園區大循環。目前,我市依托2個省級合格化工園區,大力發展高性能纖維、功能性膜材料、耗氯精細化產品等高端新材料,實現產業鏈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循環經濟產業鏈關聯度達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