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潛江建設的征途上,如何讓全市衛生健康服務更加暖心、更有溫度?市衛健委給出了答案:“抓黨建、強引領、促發展、惠民生”,全力推動醫院黨建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助力醫院高質量發展。
黨建助力暖人心
“現在三天只掛一次號,省去了排隊時間,太方便了!”日前,前來市人民醫院就診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是普通門診“一次掛號管三天”的直接受益者,“真是省時、省事、又省錢!”
這是市人民醫院創建“‘醫’心向黨護健康人民醫院為人民”黨建品牌取得的豐碩成果。該院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緊緊圍繞“以黨建促業務,以業務強黨建”的工作理念,推動“黨建+業務”深度融合,讓醫院牢牢守住公益底線、站穩人民立場、增進民生福祉。
基層醫療機構是守護人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能不能構筑起堅強堡壘,很大程度上考驗著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為此,市衛健委廣泛開展“‘醫’心向黨”黨建品牌創建活動,精心打造了市中心醫院“黨旗紅天使白”和市人民醫院“‘醫’心向黨護健康人民醫院為人民”行業特色黨建品牌,讓新時代衛生健康服務更加暖心、更有溫度。
黨建聚力惠民生
“我是一名醫護人員,更是一名共產黨員。病人看到‘白大褂’有安全感,看到黨徽更有信賴感。雙重身份帶來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我覺得自己還能做得更好、更多。”市中心醫院急診重癥學科黨支部書記張緣園的真摯話語,代表著全市廣大醫護人員的心聲。
近年來,市中心醫院規模不斷擴展、學科團隊不斷壯大、黨員數量不斷增加,為促進該院黨的基層組織架構與醫院發展和新時代黨的建設相適應,市中心醫院按照“科室相近、業務相關、技術相通”的原則,將原有的5個黨支部升格為5個黨總支,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細分,成立18個黨支部。每個黨支部提煉符合實際、服務群眾、長效持續的“支部工作法”,實現支部的“有形覆蓋”和“有效覆蓋”,把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功能與黨員醫務工作者的先鋒模范作用融合起來,進一步提升該院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目前,全市7家公立醫院黨組織覆蓋率100%,規范設置黨支部34個,“雙帶頭人”比例超過85%,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質量顯著提升,培養教育、管理監督、激勵保障、示范帶動等機制更加健全。
黨建融合促發展
在“家門口”看病,縮短的是群眾看病的距離,放大的是優質醫療資源的服務廣度。我市本著分區域、分層次就近組建的原則,結合老百姓就醫習慣,采取“均衡資源、扶弱助強”的方式,組建以市中心醫院、市中醫院、江漢油田總醫院為龍頭,基層醫療機構全部參與的3個緊密型醫共體,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切實減少了群眾就醫奔波和經濟負擔。
“醫共體建設的核心在于一個‘共’字,要做到同頻共振、同心同向、同質發展。”在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彭家洪看來,黨建工作是醫共體建設的政治保障和強大動力,對提升醫共體工作效率,推動醫共體之間的融合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本來是獨立的個體,如何變成共同體,并讓醫共體“活”起來?不僅要實現“共體”,更要促進“共心”。在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中,由醫共體牽頭醫院聯合基層衛生院、村衛生室組建緊密型醫共體,按照“1+1+1+N”的模式,推行醫療質量、護理質量、藥品管理等一體化、同質化管理。醫共體牽頭醫院通過開展專科講座、教學查房、手術指導及管理培訓等方式,對基層醫療單位進行幫扶,有效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同時,通過建立規范的“雙向轉診”制度,打通“大病去醫院、康復回基層”流程,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
黨建引領風帆勁,奮楫逐浪天地寬。新時代新征程,市衛生健康系統將繼續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突出抓基層、打基礎,抓弱項、補短板,抓示范、促提升,推進黨建與衛生健康重點工作深度融合,奮力繪就“健康潛江”的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