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湖北省第三屆(荊門)園林博覽會在荊門園博園開幕。本屆園博會以“生態荊門、品質生活”為主題,以“打造綠色生態范例展示健康生活場景”為理念,精心規劃建設六大板塊32個特色展園,潛江等17個市州及部分友好城市參展。
當日上午11時,在《農谷之春》《青綠》《千里江山圖》等歌舞表演中,園博會拉開序幕。本屆園博會由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荊門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其最大特色就是把園博園選址與礦山采空區的治理利用緊密結合,實現了“城市疤痕”的華麗轉身。荊門園博園約有一半原是礦山采空區、建筑渣土填埋場,生態體系遭到破壞且難以開發利用。園區開建后,通過礦坑修復、疤痕治理、生境連接,依山就勢規劃建設了占地2094畝的生態園博、藝術園博、人文園博、科普園博和民生園博,將園區打造成了一處集園博展覽、海綿城市技術應用、節約型園林技術利用、自然林地與鄉野觀賞植被恢復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生態綠地和礦坑花園,實現了人與自然、城與園林、景與文化的共美共生共融。
湖北省園博會是全省園林綠化行業層次最高、規模最大的盛會,每三年舉辦一次,前兩屆先后在黃石、荊州舉辦。據悉,本屆園博會將持續到6月28日,展會期間,將與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以民俗體驗和生態健康游樂為基礎,舉辦50余項活動,內容涵蓋學術研討、文化創意、園林藝術、商業洽談、文藝表演等多個方面。參展各市州及荊門各縣市區也將結合各自文化、歷史、民俗等特色,舉辦豐富多彩的主題日活動。書畫、攝影、根雕、插花、盆景等藝術展覽將在不同展廳、展館舉辦,為游客提供更豐富的游園體驗和藝術享受。園博會閉幕后,荊門園博園將作為城市公園永久保留,并交由專業運營單位進行運維管理,實現“永不落幕、持續惠民”。
又訊5月20日,隨著湖北省第三屆(荊門)園林博覽會大幕拉開,位于荊門園博園市州展園區的“潛江園”也揭開了靚麗面紗。
“潛江園”位于園博園西入口廊橋以北的山頂上,與西入口高差12米,為東西朝向,園內有一條環路與園區交通對接,與兄弟城市“天門園”和“仙桃園”毗鄰,總面積1800平方米。該園以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漢俊故事為核心,用“兩李”故居、水鄉園林、浮雕景墻等元素,展示潛江特有的紅色文化與綠色生態。
當日上午,記者探訪“潛江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綠地入口處,6只夸張趣味的小龍蝦卡通造型,紅綠相配、動靜得宜,揮起的雙鉗仿佛在熱情地邀請大家到“中國小龍蝦之鄉”做客,引來眾多游客在此打卡拍照留念。
拾階而上,推開厚重的原木色大門,“紅色之城”撲面而來。園區內設有“兩李”故居、中共一大會址景墻、李漢俊雕像以及旱溪、木橋等生態景觀,展陳有中共一大及“兩李”相關史實資料。整個園區以“傳承紅色文化、品味紅色經典”為設計理念,通過還原李漢俊、李書城故居和中共一大會址等元素來展示潛江特有的紅色文化。高3.9米、長13米的中共一大會址景墻還以浮雕的形式展現曹禺、小龍蝦、江漢油田、水鄉園林等元素,讓人文和生態交相輝映。
整個“潛江園”利用荊門園博園自然山水地形,通過植物造景的手法打造展園的自然景觀。大面積的綠化景帶,將“兩李”故居復原掩映其中。同時,運用生態環保的建設材料及“海綿”設施,展現綠色生態范例,展示健康生活場景。荊門本地游客陳曉說:“‘潛江園’設計很有特色,既能感受紅色教育,又能親近生態,有機會一定會到潛江實地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