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下午,記者在位于竹根灘鎮王拐村的潛江市竹瑞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種植基地看到,工人們正在將育苗盤放在營養水槽里濕水,田間一片秋菜播種育苗的景象,一個個黑色遮陽網成為田園一道獨特的風景。
“目前正是甘藍、白菜育苗時期,前幾天培育的種子已經發芽了,再過些天等苗大了就可以移栽田間了。”向記者介紹的是合作社理事長陳時軍。
王拐村地處潛江、天門交界,緊臨漢江,擁有著大片的灘田,肥沃的沙壤土質、平坦的地勢、良好的氣候,該村種植蔬菜具有天然的地理優勢。
今年59歲的陳時軍與蔬菜打了大半輩子交道。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盡管擁有著過硬的蔬菜種植技術,他家的收入卻一直不如人意,家庭經濟也不寬裕。
“可能是我有點保守,總在那里‘小打小鬧’,何不擴大規模搏一把?”思路一轉天地寬,2016年,在當地村支“兩委”的幫助扶持下,陳時軍拿出幾十年來的積蓄成立陳時軍蔬菜種植園,在王拐村規模化經營蔬菜種植、銷售。頭腦靈活的他,通過流轉土地擴大種植面積,種植白菜、甘藍、蘿卜、土豆等露天蔬菜,同時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和客群。憑著多年的種植銷售經驗,短短6年時間,陳時軍賺得盆滿缽滿。
“我的種植園從剛開始的五六十畝地,到現在已經擴展到四五百畝地。”陳時軍說。
今年,他又投資了300萬元成立了潛江市竹瑞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原有規模的基礎上,流轉了臨近村康嶺村400畝土地,建起蔬菜種植基地,在解決當地就業的同時,帶動村民們致富。
“我今年都超過60歲了,年齡大了不方便外出務工,合作社成立后,我和村里其他的一些村民都在這里務工,每天能有100多元收入。”村民張休鳳高興地說。
圍繞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要求,近年來,王拐村積極引導村民開展規模化種植,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的蔬菜種植產業,不斷拓寬村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鼓勵、支持村民種植特色蔬菜,大力推廣蔬菜種植新技術,解決蔬菜產業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全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該村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