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增強農村黨員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農村黨員嚴格履行義務,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潛江市積極探索農村黨員分類管理模式,印發《潛江市農村黨員分類管理辦法(試行)》,將農村黨員分為任職黨員、流動黨員、退休黨員、困弱黨員、無職黨員進行差異化管理,不斷提升農村黨員管理科學化、精準化水平,為鄉村振興凝聚紅色動能,為加快推進建設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重點”管理任職黨員。針對任職黨員工作單位、居住地在農村,大多具有專業特長的特點。堅持“同住鄉村、共建家園”,督促村“兩委”黨員愛崗敬業、履職盡責,創造性開展工作,落實好各項任務;引導其他村級組織黨員主動參與村級事務,在村級組織中承擔任務,認真履職,積極發揮作用。
“動態”管理流動黨員。針對流動黨員流動性大、人員難組織、活動難開展的特點,實行動態跟蹤管理,讓流動黨員有家可歸。堅持“離鄉不離黨、黨性不流失”,建立結對聯系工作機制,黨組織定期安排專人與流動黨員展開思想交流,為其解決實際困難、傳達有關精神,確保流動黨員身在外心向黨,流動不流失。每年春節期間召開1次流動黨員會議,加強教育流動黨員管理。
“屬地”管理退休黨員。針對退休黨員空閑時間多、工作經驗豐富以及熱心村級事務的實際,堅持屬地化管理,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則編入離居住地較近的黨支部或黨小組。堅持“退而不休、發揮余熱”,鼓勵參與涉農政策宣傳、文明新風傳播、家庭鄰里糾紛調解等工作,對村集體經濟發展、村莊規劃、公益事業、項目建設等重大事項建言獻策。
“關愛”管理弱困黨員。針對弱困黨員年老體弱多病,不便、不能參加組織活動的實際,農村黨組織實行聯系服務的關愛式管理。堅持“管好自己子女、爭創文明家庭”,引導弱困黨員從我做起,遵守村規民約,樹立文明新風。加強對弱困黨員關心關愛,將弱困黨員納入走訪慰問對象,建立結對幫扶機制,安排人員上門幫扶,開展送學上門、談心談話、志愿清掃等活動。
“崗位”管理無職黨員。針對無職黨員體現先進無手段、發揮作用無平臺的實際,按照“因地制宜、因事設崗、以人定崗、以崗定責”的原則,推行農村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堅持“認真履崗、服務鄉村”,根據農村工作實際和需要,設置發展幫帶、困難幫扶、文明宣傳、糾紛調解、衛生保潔、公共設施維護等實踐崗位,組織無職黨員進行認領,在黨群服務中心公示并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