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我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暨第二屆浩口美食節在浩口鎮文化廣場啟動。現場熱鬧非凡,《打花哪也》等民俗展演及非遺項目表演讓在場群眾飽享視覺盛宴。
廣場上,不僅有精彩絕倫的表演,更有鱔魚飯、凹粑子、油條、發糕、酒糟、汽水包子等10余種非遺特色美食及地方特色農副產品,其獨特風味和優惠的價格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真香!色香味俱全。”端起一碗香噴噴的鱔魚飯,宋場村2組村民張勇濤大快朵頤。
浩口非遺體驗館內,麥稈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李洋芳正為孩童講授麥稈畫制作技藝。民間繡花、民間剪紙、竹編、潛江木雕……一項項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惟妙惟肖,吸引不少群眾駐足流連。
傳承人李洋芳為孩童講授麥稈畫制作技藝
傳統美術——民間剪紙
傳統技藝——竹編
傳統技藝——潛江木雕
傳統美術——民間繡花
“通過展示,希望更多的群眾知曉、喜歡、傳承這項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江漢平原皮影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嚴祖斌說。
為更好的宣傳、展示近年來我市非遺保護傳承的重要成果,交流保護經驗和保護措施,推動我市非遺資源和保護成果的共享利用,當日還對“2022年度非遺保護十佳薪火傳承人(李光生、丁振澤、皮傳喜、宋成美、邵家芝、李洋芳、朱緒嬌、程冬梅、田安蘭、袁友平)”、“2022年度非遺保護十佳實踐活動者(關品、賀小平、潘鳳娥、張宗明、向傳模、嚴祖斌、張振新、余紅傳、張秋發、楊明星)”進行頒獎。
近年來,我市非遺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省級生態文化保護區創建工作穩步推進;5項國家級,23項省級,100余項市級保護名錄先后入庫;22個市級非遺傳承基地、11個非遺旅游研學基地、25個非遺項目傳習所相繼掛牌;皮影戲、麥稈畫、面塑、竹編等40余種非遺工藝品走出展廳展館、走進商超貨柜,邁出產業化發展堅實步伐;市非遺保護中心先后獲評全國先進單位、最美非遺中心。
據悉,今年的活動主題是“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舉辦此次活動旨在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全社會參與保護、傳承非遺的自覺意識,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