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潛江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重中之重的任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潛江區域創新體系和重大創新平臺。
優化產業創新環境
近年,潛江市全力推進區域性國際科技創新,先后獲批省級光電子信息產業創新型產業集群、國家火炬潛江微電子材料特色產業基地、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單位。
2022年,培育51家企業通過高企認定,高企總數達105家,同比增長45.83%;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03家,同比增長322.92%,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152.3億元,占GDP比重17.2%;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30.05億元,同比增長172.35%,增速排名全省第三。
今年力度再加碼,截至5月,全市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62家,同比增長29.6%,率先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落實科技“免申即享”政策,兌付2022年度科技創新“以獎代補”高企認定獎勵資金865萬元,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大力度和最快速度。
加大招才引智力度
圍繞武漢都市圈科技同興,潛江加大高層次人才引育力度,引進省農科院、武漢輕工大學等在漢高校院所的10名專家教授作為省級科技特派員,服務企業轉型發展;支持新硅科技、永安藥業等7家企業與在漢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企校聯合創新中心;指導企業與武漢高校的專家組建了5個專家工作站和1個院士工作站,助推潛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
位于潛江市江漢鹽化工業園內的湖北永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綜合環保服務運營商。2019年,該企業引進華中科技大學專家團隊,圍繞廢硫酸、廢鋁蝕刻液的回收處置難題,展開了技術攻關。目前,該企業已與武漢工程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湖北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4所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聯盟。
與此同時,武漢工程大學潛江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湖北大學潛江產業技術研究院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謀劃共建湖北地大鋰電新能源產業創新研究院,將服務潛江“4+1”現代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
構建科技創新平臺
2022年,圍繞省委、省政府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的決策部署,潛江市投入2億元,高標準建設潛江科創中心,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業孵化能力和水平。
據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著力構建“一區兩平臺”格局,“一區”即雙創集聚區,整合經信、文旅、人社、團市委、招商服務中心等部門資源和平臺,集中入駐包括創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和人才培訓、技術和創業服務、初創和新引進企業等創新主體;“兩平臺”即市校企合作平臺、知識產權展示交易平臺。市校企合作平臺主要布局潛江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及光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研究院、綠色化工產業技術研究院、校企共建研發中心、實驗室、分析檢測中心,高校科技人才創業等;知識產權展示交易平臺布局技術交易、知識產權運營、產業創新和知識產權展示等內容。
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主副樓立面裝修、室內機電、消防、暖通建設,大樓公共區域和辦公區,本月底完成主樓主體續建和基本功能配套。此外,附樓及科創中心大樓外管網布設、周邊廣場硬化、綠化工程,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和湖北技術交易潛江分市場(碳交易市場)、雙創集聚區專項建設正加快前期手續辦理,預計于2023年年底前陸續完成。
展開未來的美好畫卷:潛江正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關鍵,以創新人才發展為首要,以優化營商環境建設為基礎,以重大創新任務布局為抓手,加快推進科創中心建設成勢見效,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上扛牢擔當、勇當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