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業,串起一座城市20余年的發展軌跡。
曾經,低洼田里的“害蟲”,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富民強市的鼎力支撐。
今年,全市蝦-稻產業綜合產值超過600億元,從業人數超過20萬人,彰顯了“全國蝦王”的硬實力。
而前路,打造千億產業集群的目標已定,潛江正聚力強鏈、補鏈、延鏈,展開潛江蝦-稻產業發展新畫卷。
從“一蝦”到“一稻一蝦”
從“一蝦”到“一稻一蝦”,“1+1”帶來的產業裂變效益,讓蝦、稻成功跨界融合,走出了一條雙輪驅動的潛江特色產業之路。
“閉著眼睛拿一只,肉質都很飽滿!不管個頭大小,都是‘壯漢’。”泰豐街道養殖戶王強自信地說:“我們這里的小龍蝦,肚皮都是干干凈凈的,這說明什么?我們這兒的水質好!”
確如其事,在今年“一節一會”上,一份來自農業農村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的報告引起廣泛關注。
“潛江小龍蝦產地環境符合綠色食品生產產地環境要求,小龍蝦樣品所檢參數全部合格,其蛋白質含量、氨基酸總量及組成、礦物質元素和脂肪含量等品質指標略優于其他省市主要養殖區域小龍蝦。”報告中的這段話正是回應潛江“好水養好蝦”。
不僅如此,潛江龍蝦養得好,也因技術在線,且領先全國。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院長陳炎明向記者介紹,近年來,潛江充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以構建蝦-稻產業標準體系為重點,全力推進集科研示范、良種選育、健康養殖、加工出口、餐飲娛樂、冷鏈物流、電子商務、品牌文化為一體的蝦-稻全產業鏈標準化工作,嚴格按標準化運營、管理,全產業鏈共實施各類標準169項。
得益于地域和技術優勢,2021年全市小龍蝦總產量15.75萬噸,產值54.51億元;蝦稻共作畝產小龍蝦179公斤,畝平收入3740元、同比增長61.2%,畝平純利潤2219元、同比增長143%。
“在潛江的帶動下,全省小龍蝦產業養殖達到近800萬畝,年產量逾100萬噸、綜合產值1300多億元,成為全省十大重點特色農業產業鏈之一,樹起了湖北現代農業的一面旗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艷玲說。
除了將小龍蝦“吃干榨凈”外,蝦稻米產業發展也倍受重視。
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潛江蝦稻”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建立以創建品牌為引領、提升品質為核心、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為目的的工作思路,著力構建蝦-稻全產業鏈模式,推動蝦-稻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糧食增產增收。截至目前,已培育了蝦鄉食品、巨金米業等蝦稻米加工龍頭企業,相關產品銷往全國18個省市。
在第三屆湖北地理標志大會暨品牌培育創新大賽上,“潛江蝦稻”從全省97個參賽項目中脫穎而出,斬獲金獎,成為繼“潛江龍蝦”之后,我市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區域公用品牌。而我市優質稻米產業鏈更成為“全國農業產業鏈重點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跨界、破界,闖世界。潛江蝦稻,強強聯合,試問,天下誰人不識君?
從“論噸賣”到“論頓賣”
水鄉園林的富饒,在數十萬畝蝦稻共作的基地上,更在一個個車水馬龍的生產車間里。
劍指千億目標,二產業是頂腰之力。
目前,我市培育小龍蝦規上加工企業達33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6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2家,年加工能力35萬噸,開發整肢蝦、蝦仁、甲殼素及衍生品等系列產品60多種,擁有全國唯一的淡水甲殼素精深加工基地。2021年,全市完成小龍蝦加工原料蝦33萬噸,加工產值210億元,銷售額205億元。
盛夏時節,新柳伍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熱火朝天。公司董事長柳忠虎高興地說:“今年以來,公司銷售收入達7億元,同比去年增加30%。”
效益大幅提升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促成的一段美好姻緣。
今年4月,經市領導牽線,安井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入股新柳伍食品集團,我國速凍食品“大王”與小龍蝦加工龍頭企業實現強強聯手,為企業發展全方位賦能。
“今年,不少地方養大蝦,導致中小規格的原料蝦不足。”柳忠虎表示,因為牽手安井,公司資金相對充裕,有更多能力增加原料蝦收購渠道,預計全年銷售收入可達13億元。
作為首批入駐潛江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企業,新柳伍食品集團調味車間、蝦尾車間于今年4月先后投產。
去年,高標準規劃建設占地約3000畝、總投資26.28億元的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重點建設50萬噸潛江龍蝦精深加工聚集區、40萬噸冷鏈物流暨蝦-稻產品集散交易中心、龍蝦輔料加工及蝦稻精深加工聚集區,將打造集研發、加工、倉儲、電商、冷鏈物流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國家示范園區。眼下,隨著萊克、新柳伍等企業陸續開工,園區已于今年4月正式投產。
對于一個產業發展而言,加工能力有天花板,但精深加工的效益卻可以無限放大。
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的建設,正是我市整合蝦-稻產業力量,加快精深加工發展,推動從“論噸賣”到“論頓賣”的重要一步。
當前,我市正結合“千名服務專員進企業”活動,深入為蝦稻企業解難題,讓企業老板增信心,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從“賣資源”到“賣品牌”
“潛江蝦稻”——歷屆市委、市政府20余載久久為功,傾注心血捧出的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
這塊招牌,是蝦-稻全產業鏈的生命價值。
在第十三屆湖北(潛江)龍蝦節暨第六屆蝦-稻產業博覽會開幕式上,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公布最新“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價值為288.9億元,品牌價值同比增長14.7%,連續四年榮登行業榜首,比排名全國第二的小龍蝦區域品牌高出34%。
以“蝦稻共作”領軍的一產業,被譽為中國現代農業的成功典范、鄉村產業振興的樣板。2021年,畝平收入3740元、同比增長61.2%,畝平純利潤2219元、同比增長143%。
二產業著力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創新研發小龍蝦餐飲熟食菜品、即食產品、調味料等產品,探索小龍蝦低聚糖(殼寡糖)在保健食品、化妝品、醫藥品等領域突破性發展,進一步提升產品附加值。
三產業更是風生水起,建成集度假旅游、龍蝦美食、文化展示為一體的生態龍蝦城。在全國開設蝦皇、味道工廠、小二上蝦等潛江龍蝦餐飲名店3000余家,2021年接待游客289萬人次,收入達18億元。擁有全國最大的小龍蝦交易中心及12家功能齊全的區鎮街道交易分中心,實現“基地直采、產地直銷、城鄉直通”,形成覆蓋全國500多個大中城市的冷鏈物流網,高峰期日均交易量可達2000噸。
這塊招牌,是創新求變、不斷突破的動力。
我市成功舉辦了十三屆湖北(潛江)龍蝦節和六屆蝦-稻產業博覽會,開展潛江龍蝦走進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系列活動。
今年“一節一會”上,京東集團、碧桂園農業集團、順豐集團、文和友、安井食品、國聯水產、武漢糧油儲備公司等全國知名企業紛紛與潛江簽訂投資及相關合作協議,以社會資本打通潛江蝦-稻一二三全產業鏈條,構建潛江龍蝦全新的產業地圖。
農業產業既要能“產”,還要會“賣”,會做營銷。
今年的“一節一會”活動設置便充分體現了這一理念。活動采用“主會場+分會場+直播帶貨”的形式,串起現場多個活動區域。
“今天直播主推產品是我們的自熱小龍蝦系列,僅需8分鐘就可以盡情享受吮指美味,還有口袋零食香酥小龍蝦,也是外出旅游、宅家追劇的不二選擇。”湖北神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濤坦言,網絡平臺為企業銷售打開了更大市場。
而眼下,乘著互聯網的東風,小龍蝦網紅基地開篇破題,集聚電商企業50余家、知名網紅30余名,線上線下雙向發力,更好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潛江龍蝦”的名氣更大,美譽度更高。
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潛江直播運營人才的孵化基地,計劃培育直播人才超萬人,重點打造優秀主播,激活潛江網紅經濟,帶火潛江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