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村道路干凈整潔,房屋民舍錯落有致,紅色墻畫精神十足,村民們或休閑、或勞作,不時傳來陣陣歡聲笑語……一幅村凈、景美、民樂的美麗鄉村畫卷盡收眼底,一種產業發展、風貌提升、美麗宜居的新氣象撲面而來。
今年以來,老新鎮赤生村深入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廣泛聚民心、集民智、納民言、匯民力,不斷完善基礎設施,美化村莊環境,村民生活品質顯著提升,原本沉寂安靜的鄉村煥發出生動活力。
敞開了說“話”出新藍圖
“大家對村里的發展有什么建議,都來說一說。”今年9月,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金茂清在開展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進村入戶,和村民進行深入交流,傾聽群眾心聲,收集意見建議,共同謀劃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發展藍圖。
“田間生產道路由于損毀嚴重,車輛經過時顛簸劇烈,尤其是在小龍蝦收獲旺季的時候,碰到下雨天要全靠肩挑手提才能把小龍蝦運到公路上。”赤生村6組村民汪生榮率先開腔,“我建議鋪上碎石路,這樣就好走車了。”
硬化這些田間便道,成了村民多年的殷切期盼,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也觸發了其他人的思路,大家紛紛敞開心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9組村民羅洪典說:“村部到烈士橋的水泥路是80年代修建的,已經破損嚴重,而且比較窄,交通非常不方便,我希望將路面加寬刷黑。”
6組村民龔本海說:“通城河河邊太陡了,下雨天格外不安全,我建議在路邊安裝防護欄、警示樁……”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熱情空前高漲,圍繞人居環境、設施建設、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方面,為赤生村開展共同締造活動一起出謀劃策。
通過干部下沉、群眾自報等方式,該村充分了解群眾訴求和建議,平等吸納各方意見,提煉最大“公約數”,建立“共同締造”問題清單,謀劃赤生村后河紅色旅游景觀帶建設、赤生村蝦稻產業基地道路建設項目、赤生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8個大項目,14個子項目,共計資金1679萬元。
一起參與干出新氣象
為促進各項目落地,市人大常委會多次組織相關部門進行現場督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民政局、市鄉村振興局、市水利和湖泊局等單位積極領取任務,大大提升項目落地進度。
在“共同締造”理念帶動下,村民們不等不靠、團結一心,想方設法籌集資金勞力,邁出了“共同締造”第一步。
老新鎮心輝糧油股份有限公司運來8車碎石,羅洪典主動出錢,請來挖掘機挖溝整路,無職黨員劉經龍主動領頭,分工責任到人,村民們自告奮勇,出工出力。
11月9日上午,伴隨著碎石傾瀉而下的轟隆聲,赤生村二十幾位村民在村干部帶領下,扛著鐵鍬、鋤頭齊心協力,一起動手開始鋪設碎石。眾人拾柴火焰高,目前該村已鋪設碎石路2.4公里。
“以前,大家總是等著政府來把路修好,沒想到在共同締造活動中,大家共同努力把路很快修好,以后出行就方便多了。”9組村民姚仁山笑著說道。
眼下,一個個群眾期盼的項目建設得如火如荼,大家紛紛從“袖手觀”到“拍手贊”,從“站著看”到“跟著干”。該村負責人付義明感嘆:“在赤生村,扮家園個個行動,美村塆戶戶有功。沒有村民的覺悟,就沒有今天的‘共同締造’成效。”
公開來評管出新風尚
“以前農閑時沒啥事可做,只能去茶館打牌。如今,道路更寬、環境更美,我們不僅有更多去處,還能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幸福指數急劇攀升。”如今,共同締造活動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稱贊,村民錢天濤高興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各項建設項目得到大家的肯定,如何進行長期評價約束、維護管理?在建設和改造村莊環境的同時,赤生村還制定了村規民約、黨員公約、衛生條約,堅持支部引導、社會幫扶、黨員帶動、群眾參與,形成了“群眾房前屋后自己掃、村莊環境衛生一起管、美好家園共同建設”的鄉村治理模式。
該村還通過村民代表大會等自治組織,選出由村民代表評分小組作為監督方,每月定期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大力開展最美庭院、星級文明戶、最美志愿者等評選,激發村民參與共同締造活動的積極性。
付義明說:“下一步,我們計劃健全有效的管理機制,采取積分制管理辦法,提高村民積極性,激勵大家自覺參與村莊治理。大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村里的事情一起干,美好環境不等不靠,幸福生活共同締造。”
如今的赤生村,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做到群眾事群眾議、群眾的事群眾一起做,建立了良好的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機制。
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小切口”推動著“大變化”,“小改變”孕育著“大浪潮”,“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新風尚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