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度既是沖刺季,又是決勝季。連日來,在運糧湖管理區各重點項目建設現場,建設者們鉚足干勁,篤行實干,奮戰正酣,推動項目建設“加速跑”,全力沖刺年度建設目標任務,確保實現“全年紅”、打好“收官戰”。
12月6日,記者走進昌云紡織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只見恒溫恒濕的工作環境下,一臺臺高速運轉的自動化機器代替了忙碌的紡織女工,偌大的車間僅需幾個工人負責巡視和簡單操作。
“我們投資2000多萬元,先后引進5臺世界先進水平的德國氣流紡紗機、1臺全自動打包機和1臺異纖機。”該公司董事長王運昌介紹,從清花、梳棉、并條、氣流紡到打包,自動化設備的應用貫穿了整個紡紗工藝的全過程。
如今,昌云紡織車間紡紗的主要工序均由機器自動化完成,電子控制系統甚至能準確定位紡紗過程中斷掉的紗頭,自動高效地將其重新連接,并且接頭處與非接頭處具有相同的粗細和強度標準,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
不僅如此,智能化升級改造,讓企業產能和產品質量大幅提升,生產出的高檔牛仔紗、針織紗、竹節紗等產品供不應求,昌云紡織一躍跨入全省紡織行業第一梯隊。截至目前,該公司每月產量600多噸,已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技改擴規,昌云紡織一直在行動。今年10月,為了改善氣流紡車間棉紗生產環境,該公司一次性投入20多萬元,對廠房進行保暖材料的鋪墊與加固,滿足了生產車間溫度達到32℃、濕度75%的基礎要求,為穩定機械效率和棉紗品質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接下來,我們將全力沖刺四季度,爭取全年生產棉紗8000余噸,實現銷售1.2億元,稅收350萬元,為運糧湖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王運昌表示。
鏡頭轉向中國(潛江)健康飲用(礦泉)水產業園,由湖北灝畈飲品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一條15L裝景田一次性桶生產線和一條16.8L裝景田循環桶生產線已正式投產,讓運糧湖的“老地塊”重新煥發生機。
為了讓企業順利落戶,運糧湖管理區招商工作專班及早行動,積極與湖北潤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談判,并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優的價格促成雙方完成交易和過戶。
今年4月27日,水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園區計劃入駐企業20家,其中10家水生產企業,10家水生產配套企業。”該管理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建成后,將是中國第一個健康飲用水專業示范基地。預估年產值15億元,稅收8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600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該負責人表示,發展是第一要務。接下來,他們將充分發揮管理區優勢,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好現有企業,全力沖刺四季度,確保今年目標任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