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來早,春耕農事忙。立春之后,隨著氣溫逐步回升,潛江各地的春耕備耕工作陸續展開。在竹根灘鎮,農戶們正搶抓農時,加緊農業管護和種植,進行土地翻耕、播種、育苗等工作,為農業“開門紅”打好基礎。
2月6日,記者在竹根灘鎮沙街村輝昂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優質大豆-馬鈴薯”高效輪作基地看到,旋耕機、播種機、覆膜機等多種農機正在緊張有序地作業,合作社負責人吳偉明帶領著10多位村民埋薯種、蓋泥土,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春節前種植的蔬菜已經喜獲豐收,眼下,我們正在加緊播種馬鈴薯,等覆好膜后就算工序完成了。目前我們在沙街村外灘流轉的850畝灘田已經快播種完畢,周邊楊林洲村、王拐村、康嶺村等多個村流轉的7000畝灘田馬鈴薯播種正有條不紊進行,預計2月底前能夠全部播種完畢。”吳偉明介紹,他們合作社采用“馬鈴薯-大豆-蔬菜(娃娃菜、白蘿卜)”一年三熟的高效種植模式,每畝純收入可達4000元,是原來傳統種植的4到5倍。
為了開拓村民增收新途徑,助力鄉村振興,去年,沙街村通過竹根灘鎮政府招商引資,引進輝昂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基地+農戶”模式,流轉土地種植馬鈴薯,不僅鼓了村民的腰包,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合作社也得到進一步發展,實現了“三贏”目標。
“村民每年除獲得一定土地流轉費外,平時還可以到合作社務工。過去的一年,我們村民平均收入達到了3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也有近24萬元,該合作社基地規模已接近萬畝。”沙街村黨支部書記張書義說。
近年來,竹根灘鎮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發展“優質大豆-馬鈴薯”高效輪作模式,不斷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為了保障全鎮馬鈴薯春耕生產,我們從技術服務、物資保障等環節著手,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加大農資調運儲備力度,確保春耕農資供應充足、及時到位,為馬鈴薯豐產豐收打好基礎。”該鎮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