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遍田間地頭,幫助農民增產增收;堅守防疫一線,逆行而上沖鋒在前;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在基層,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三支一扶”工作人員。
自2006年“三支一扶”計劃實施以來,我市緊貼基層人才需求,累計選派499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各行各業逐夢青春、拼搏奉獻,為鄉鎮和基層一線注入了發展活力。目前,全市共有支醫、支農、林業、扶貧、基層水利、青年事務、基層人社、基層殘聯、基層文化、供銷合作等“三支一扶”基層服務項目10個,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青年就業“新風尚”
“我始終相信,接受高等教育是為了更好地參與家鄉建設。”說起參加“三支一扶”計劃的初衷,今年24歲的楊雨鑫坦言,比起別人眼中的“好工作”,建設家鄉才是她的夢想。
“大學剛畢業,我就報考了‘三支一扶’計劃,通過層層選拔和審核,最終獲得去基層就業的機會。”扎根“三農”一年多,田宇航的變化可謂是“脫胎換骨”,他從一名青澀的大學畢業生早早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崗位能手。
……
在廣闊天地揮灑青春,用專業知識建設基層。近年來,在人社部門的引導和組織下,“三支一扶”計劃的知名度更加響亮,服務保障也更加完善。
“我市‘三支一扶’人員工作生活補貼按照事業單位新聘工作人員試用期滿后的工資標準確定,生活補貼、社會保險、安家費等待遇均得到保障落實。”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做好“三支一扶”人員經費保障和管理工作,他們積極對接財政部門,將各項目服務部門財政配套經費進行統籌請款,并與各項目服務部門就交通補貼、醫保及意外保險等發放項目統一口徑,確保按月足額發放“三支一扶”人員工作生活補貼。
鄉村振興“強力量”
為盡快讓“三支一扶”工作人員熟悉工作,入職前,市人社局會集中組織開展崗前培訓,對農業農村現狀、城鄉發展政策、鄉鎮基層工作等進行詳細介紹說明。同時,對“三支一扶”工作的職責使命進行強化,進一步增進工作人員對基層的認識,不斷提升他們為基層建設貢獻青春和智慧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劉嘉輝是市勞動監察支隊的“三支一扶”工作人員。2021年,根據工作需要,他被安排協助科長查處各類違反勞動法案件。
面對千頭萬緒的勞動糾紛,劉嘉輝努力學習掌握崗位所需的法律法規知識,不斷增強法律意識。當遇到復雜疑難的案件工作時,他虛心向同事請教,不斷轉變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很快適應了工作。截至目前,他累計為941名勞動者追討工資共計635.23萬元,移送公安、法院案件9起。
自2021年進入澤口衛生院檢驗科,“支醫”工作人員余昌琪便注定經歷不一樣的職業生涯,核酸采樣和采樣信息整理幾乎成為了她的日常生活。
“同事們義無反顧地戰斗在抗疫最前沿,舍小家,顧大家,我當然也不能落后。”余昌琪告訴記者,疫情的反復對她的能力、體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驗。從2022年8月開始,她經常是連夜全員核酸后,第二天再進到工廠,為務工人員進行核酸采樣。雖然很累,但每一次她都積極參與,不懼風險,認真做好各項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帶不走的“生力軍”
服務期滿,何去何從?這是“三支一扶”工作人員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
為徹底解決“三支一扶”工作人員后顧之憂,我市積極探索,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等多部門聯合,暢通了公務員定向考錄、事業單位招聘加分、期滿考核聘用等優惠政策渠道,確保“三支一扶”工作人員有序流動,有效避免了期滿失業和人才浪費情況發生。
“回想起畢業時,我滿懷著激情與理想踏上征程,在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奮斗目標和發展方向。”“三支一扶”工作人員嚴謹覺得自己很幸運,他有幸參與了脫貧攻堅戰,還在期滿之后成為鄉村振興工作中的一員,實現了個人價值的提升。
在基層的廣闊舞臺,“三支一扶”志愿者的身影處處可見,他們滿懷激情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用智慧和汗水澆灌一片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他們的青春和夢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盡情綻放。